
俞敏洪
俞敏洪在演講開始時表示,人類最重要的創新不是技術創新,因為技術創新是一個結果,不是一個原因,盡管后來技術創新跟社會的進步有互動關系,但是最初的進步始于制度創新。
“(制度創新后)人類社會不斷進步,使人類步入了個性解放、思想自由的這么一個時代,才使人類有了技術上的不斷的革命和大膽的設想,”俞敏洪稱。
他舉例說,中國古代的科技創新也不少,但是一直到清朝結束,中國都沒有任何社會的進步,某種意義上甚至是退步的,那么多科技創新沒有任何應用,不管是火藥還是印刷都沒有帶來中國社會的變革,其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制度上是一如既往的陳舊。
“互聯網和教育的研究,都是把教育的應用作為最主要的研究領域,我們在不斷地研究學生學習的效率、研究學生做題如何變得更快、研究學生怎么樣能夠以最短的時間提分,而且確實是有一定效果的,可惜的是,所有這一切都改變不了中國教育本質上的落后”,在談到互聯網和教育結合的話題時,俞敏洪表示:“我不認為互聯網和互聯網技術能夠改變中國教育本質上的落后,其原因也非常簡單,就是因為中國的教育需要一場制度上的革命。”
因為到今天為止,中國的互聯網在教育領域的應用依然是延續著非常非常古老的所謂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概念。中國每年在中國的公立學校、高校、中小學所花費的信息化的費用都是以上千億計算的,一年又一年過去了,設備一批一批地更換,系統一批批地更換,但是卻沒有任何教學方法上、教學理念的的更新。
“中國互聯網在教育變革中間到底應該怎么做,是一個大家要思考的問題。”俞敏洪強調。
他舉例說,電商賣東西跟互聯網結合,就是一個互聯網跟一個產業的結合而已,但是教育跟互聯網的結合,如果在理念上達到了跟世界相通,并且能夠確實提升中國的教育制度的變革的話,“我覺得中國的教育和互聯網的結合才能夠達到真正理想的狀態”,所以希望這一天能夠早一點來臨。
附俞敏洪演講實錄:
俞敏洪:謝謝主持人。我爭取把時間給搶過來一點。非常高興來到互聯網大會,但是互聯網大會更加偏向技術底層和技術發展的大會,剛才我非常高興看到總算有一個“產業互聯網”出現,互聯網跟產業的關系已經變得非常密切了,教育培訓行業實際上變成一個產業了,今天上午有了一個互聯網教育的分論壇,我也在上面作了一些發言,今天到這兒來,主要是來學習的。讓我上來講,我其實真不知道講什么,因為我對互聯網的技術是一竅不通的,對互聯網的應用也是僅限于我自己天天用各種手機上的應用來查詢信息消息,并且發布自己的言論。所以我今天憑我自己的感覺就講兩點,第一點就是人類的發展和技術創新的關系。
其實我的觀點想表達的首先就是人類最重要的創新不是技術創新,我一直認為技術創新是一個結果,不是一個原因,盡管后來技術創新跟社會的進步有互動關系,但是最初的進步,我覺得創新主要來自于制度創新,這個是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使人類步入了個性解放、思想自由的這么一個時代,才使人類有了技術上的不斷的革命和大膽的設想。大家要稍微想一下,在中世紀1000多年的歷史,沒有任何科技上的創新,但是中國的一個小小的發明卻使歐洲走出了中世紀,這個發明就是印刷術的發明,印刷術傳到了佛羅倫薩、威尼斯那邊以后直接導致了印刷術印出了古希臘、羅馬時候的一些亞里士多德或者伯拉圖的著作,而這些著作帶來了人類的思想的變革,再次變革。
稍微想一下,中國古代的科技創新也不少,但是一直到清朝結束,中國都沒有任何社會的進步,某種意義上甚至是退步的。那么多科技創新沒有任何應用,不管是火藥還是印刷都沒有帶來中國社會的變革,其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制度上是一如既往的陳舊。
另外一個我想表達的觀點是只有人類進入了理性的并且是知性的社會,科技對人類才會有好處。我想舉兩個例子,當時在德國二次大戰的時候希特勒也在不斷研究各種創新技術,大家知道這樣的創新技術是用來殺人的,并且用來把世界帶來混亂的。日本在二次大戰的時候每天都在靠高科技生產大量的飛機、大炮以及航空母艦,但是是用來殺人的。大家也知道,現在恐怖分子利用互聯網發展自己的組織速度比古代的時候要快很多,我們也知道在中國北洋艦隊的時候,所有的軍艦都比日本人當時的軍艦要更加地先進,但是日本人的明治維新是真正在制度上進行創新,而中國的北洋軍閥只是在清朝下面一個擺設而已,其最終完全不堪一擊。但是科技創新有巨大的革命性的好處,其原因是因為科技創新會倒過來推動人類社會制度的變革。我覺得最主要的是現代資本主義的發展直接導致了世界各個民族的覺醒,形成了獨立的浪潮,以及最后走向民主的浪潮。
中國現代社會變革這30多年來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毫無疑問是跟科技創新,尤其是互聯網的普遍應用是有關系的,今天老百姓更加善于表達自己的觀點,也更加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人類的信息更加地相通,高科技、思想領域的變革在一分鐘之內就能讓我們知道,我覺得所有這一切都為中國未來的社會變革提供了保障。所以我相信中國的下一次,不管是社會制度還是其他領域的巨大的進步,也一定會來自于互聯網倒推中國的發展所帶來的結果。這是我想講的第一個話題。
第二個互聯網在中國教育的應用。我的觀點依然是這樣,因為現在發展,大家會問新東方和互聯網是什么關系,在新東方每年400萬次的學生大部分都是通過,有一半的互聯網應用來獲得自己的知識結構的。同時,新東方跟互聯網相關的領域的學生的注冊人數也達到了一兩千萬,同時,新東方的互聯網的應用已經進入到了很多公立學校,新東方和教育結合上的投入大概3億人民幣。所以其實是有關系的。但是這個研發的過程中間其實也讓我有一點點內疚的,因為我們的研究,不管是新東方的還是其他地方的,都是把教育的應用作為最主要的研究領域,我們在不斷地研究學生學習的效率,在不斷地研究學生做題如何變得更快,也在不斷地研究學生怎么樣能夠以最短的時間提分,而且確實是有一定效果的,非常可惜的是,所有這一切都改變不了中國教育本質上的落后,我不認為互聯網和互聯網技術能夠改變中國教育本質上的落后,其原因也非常簡單,就是因為中國的教育需要一場制度上的革命。
所以到今天為止,中國的互聯網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其實依然是延續著非常非常古老的所謂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這樣一個概念。中國每年在中國的公立學校、高校、中小學所花費的信息化的費用都是以上千億計算的,一年又一年億過去了,設備一批一批地更換,系統一批批地更換,但是卻沒有任何教學方法上、教學理念的的更新。中國教育的現代化、信息化花的錢大部分都是無效的錢。
所以我覺得這是中國互聯網在教育變革中間到底應該怎么做這是一個大家要思考的問題。
其實現在為止世界上的教育已經全部相通了,我們可以完全足不出戶,可以上到世界上所有的先進的課程,光網易公開課就有幾千人世界名牌大學教授的課程在上面,在中國依然可以完全使用。很多中小學的學習系統,世界性的都能夠進來。但是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在這樣的互聯網跟教育結合的促使學習效率迅速提升的這樣一個前提之下,我覺得要把互聯網所帶來的核心的理念學到。這個新理念基本上可以說就是開放,就是平等,就是質疑加上探索,就是人們思想的碰撞,最后尋找對于我們來說培養孩子們未來的創造能力、創新能力,以及發展的基礎,我覺得所有這些東西都是互聯網的主題詞,所有這些東西都應該是教育的主題詞。我覺得更加應該是中國教育的改革方向,中國教育和互聯網結合的改革方向。只有把這種東西開放了,中國的教育跟互聯網結合才有真正的意義。
坦率地說,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電商賣東西跟互聯網結合,就是一個互聯網跟一個產業的結合而已。但是教育跟互聯網的結合,如果在理念上達到了跟世界相通,并且能夠確實提升中國的教育制度的變革的話,我覺得中國的教育和互聯網的結合才能夠達到真正理想的狀態。所以我希望這一天能夠早一點來臨。(周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