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頻道: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科技
電子垃圾如何變廢為寶
2019-06-20 09:59:42   來源:人民網

  目前我國回收拆解產業發展尚未成熟,運轉效率有待提高。讓電器電子垃圾“化腐朽為神奇”,完善廢舊產品回收拆解體系迫在眉睫

  

  “我國6.5億臺存量彩電中,有3億臺處于‘超期服役’狀態,數億臺電視機將在未來幾年進入報廢高峰期。”日前一位行業專家表示,如果廢舊電視回收處理渠道不暢,將對我國環境造成較大壓力。

  我國是電器電子產品生產消費大國,許多產品都已到報廢高峰期,但不少或在家中“沉睡”,或直接進入垃圾填埋場。實際上,這些廢品可是百姓身邊的優質“礦山”。拿手機來說,每噸手機(不含電池)含有的金超過270克,而在實際金礦開采中,每噸金精礦含有的金不小于100克,即為一級品。

  對廢棄電器電子產品進行規范的回收拆解,還可以降低開礦對環境的破壞。金、銀、銅等金屬通過回收利用的能源消耗僅為開礦的10%。有報告認為,如果到2030年,我國電腦和手機的回收率能達到85%,被回收金屬的總價值將達1300億元,比原生開采減少近2200萬噸碳排放。

  近年來,我國已出臺相關政策規范回收拆解體系,具備相關資質的企業越來越多,2018年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能力已達1.7億臺。但也應看到,我國回收拆解產業發展尚未成熟、運轉效率有待提高。比如我國閑置的廢舊手機約10億部,回收率卻不足2%。

  回收難,難在哪?一方面,消費者意愿不強,計算機、手機等電子產品儲存著大量通訊錄、照片、文件等內容,回收后如果處理不當可能泄露隱私。加上手機、電腦等產品本身不占多大空間,不少人往往將廢棄品擱置家中。此外,目前廢棄產品的回收價格并不高,比如某平臺回收手機開出的價錢只有兩三元一部,沒有達到消費者預期,回收積極性很難提高。

  另一方面,回收渠道不完善。目前商販“走街串巷”等個體回收仍然是我國的主要回收渠道,安全便捷的處置渠道仍然不足。深究起來,人力和環保成本上升、利潤微薄等因素導致正規回收拆解企業經營壓力大,這是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

  在報廢高峰期即將到來的今天,讓電器電子垃圾“化腐朽為神奇”,完善廢舊產品回收拆解體系已經迫在眉睫。這其中,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是重要一環。許多歐洲國家明確要求生產者要在產品生命周期內承擔環境責任,完成廢棄產品的回收、處置等一系列工作。比如德國設立了約1500個公共電子垃圾回收中心,生產商有義務免費向公共垃圾中心提供電子垃圾回收容器;在產品進入市場前必須提交注冊信息,匯報每月產品在德銷售情況及每年的回收情況。

  回收渠道廣了,還得提高消費者的回收積極性。一方面要增強自身環保意識,另一方面要保護個人信息安全。為此,應當加快建立廢舊電子產品信息安全管理規范,建立分級“信息清除”標準,制訂廢舊電子產品處理企業“信息安全”認證制度。

  垃圾是放錯位置的資源。令人高興的是,日前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已發布相關方案,支持生產企業參與回收拆解,提高回收利用效率。相信通過社會多方共同努力,這座沉睡的電子“礦山”會被盡早喚醒。


  《 人民日報 》( 2019年06月19日 18 版)

(責編:喬雪峰、呂騫)


技術支持:湖北報網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網版權所有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国产曰批视频免费观看完,中文字幕无码人妻777网,欧美特黄激情视频一区一区
三级久久三级久久三级 | 偷偷做久久久久久网站 | 日本精品一区免费中文视频 | 在线播放免费人成视频观看 | 日本中文字幕有码在线看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