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各省份高考改革方案陸續在教育部備案,江蘇、廣東、寧夏、山東等省份已對高考綜合改革新方案做了詳細解讀。今年25省將統一命題、使用全國卷。“應試教育”、“唯分數論”、“一考定終身”等問題也有望破解。
合并錄取批次
側重學校和專業
2014年,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提出創造條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錄取批次,2015年起在有條件的省份開展錄取批次改革試點。
目前,全國已有山東、天津、浙江、福建、湖北、河北、廣西、四川、江西等省,將本科第二批次與本科第三批次,合并為本科第二批次進行招生錄取。
專家認為,徹底取消高考錄取批次之后,高校的一本、二本、三本身份將不復存在,考生填報高考志愿時不再糾結于錄取批次,將更注重對學校和專業的選擇,沒有特色的高校將很難生存,高校之間的招生競爭最終要回歸到辦學實力的競爭。在畢業就職時,打消了企業對應聘者畢業院校“三六九等”的看法,企業也會更重視畢業生自身能力。這對促進教育公平、就業具有重要意義。
采取“3+3”模式
文理不分家
“3+3模式”是指,學生必考3門科目為語文、數學、外語,而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六門科目為選考科目,學生可根據自身特點,從六門備選科目中任選3門學習,必選科目+備選科目成績計入高校招生錄取總成績。
教育界普遍認為,在文理分科大環境下,純理的學生往往缺乏語言表達能力,純文的學生則欠缺理性思維能力,而3+3模式卻能解決這個問題,讓文理文化進行有機融合,同時,文理不分家,也能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
早在2014年,作為高考綜合改革試點,浙江已公布改革方案。浙江實行“7選3”模式,即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技術(含通用技術和信息技術)等7門設有加試題的高中學考科目中,選擇3門作為高考選考科目。此后,江蘇、山東、寧夏等省份也紛紛明確了實施“3+3模式”時間表。
錄取不單看成績
綜合素質納入參考
上海作為高考綜合改革試點,從2014年9月入學的高一學生起開始試行“兩依據、一參考”的考試招生模式。高考錄取除了依據統一高考成績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還要參考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四個方面納入評價范圍:一是品德發展與公民素養;二是修習課程與學業成績;三是專業技能與職業素養;四是身心健康與藝術素養。2017年上海將啟用全市統一的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管理系統客觀記錄學生的學習成長經歷。
湖南、山東也將推行“兩依據、一參考”的考試招生模式。寧夏自2017年開始把考生在校期間的綜合素質評價作為高校錄取的一項參考標準,在成績相同的情況下,會以綜合素質評價結果為標準擇優錄取。
外語兩次考試機會
改變一考定終身
“外語每年安排2次考試,選用其中1次成績”——2014年,浙江公布高考新政。雖然此舉在某種程度上被認為可能會增加一些考生的壓力,但卻多給了學生一次選擇機會,改變了一考定終生的現狀。
目前,江蘇已確定高考改革后英語將實行聽力和口語一年兩考,并且考生還可以享受同一必考科目參加兩次考試的機會。寧夏也表示,將推行高考外語每年舉行兩次考試,一次安排在全國統一高考期間,另外一次根據教育部確定的時間安排,考生可選擇較好成績作為其本年度高考外語考試成績。
北京市教委主任線聯平表示,北京高考英語聽力與統一考試切分,一年兩考取最好成績。屆時,北京考生在高考時只需要考閱讀等筆試部分。目前,該方案已經進入教育部審批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