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3日上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后,國務院總理李強在人民大會堂出席記者會并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未來五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新一屆政府將有哪些工作重點?李強表示,新一屆政府的工作,就是要把黨的二十大擘畫的宏偉藍圖變成施工圖,第一個重點就是“為民造福”。
國務院總理李強:“絕大部分老百姓不會天天盯牢GDP增長了多少,大家更在乎的、更關心的一定是自己身邊的具體事情,像住房、就業、收入、教育、醫療、生態環境等等,政府工作就是要貼近老百姓的實際感受,去謀劃、去推進,要真正做到民有所盼、政有所為。”
今年,中國的經濟增長預期目標定在5%左右。李強說,實現這個目標需要加倍努力,重點是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新一屆政府將通過擴大需求、改革創新等四套組合拳,克服困難、實現新發展。
國務院總理李強:“中國經濟發展首先有很多有利條件,比如市場規模巨大、產業體系完備、人力資源豐富、發展基礎厚實等,從這兩個多月經濟運行情況看,中國經濟出現了企穩回升態勢,一些國際機構也調高了今年中國經濟的預期,對中國經濟的前景,我想用八個字來概括:‘長風破浪 未來可期’。”
在談到“民營企業發展”的問題時,李強相信,民營經濟的發展環境會越來越好,發展空間會越來越大。
國務院總理李強:“將在新的起點上進一步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平等對待不同所有制企業,我們國家具有超級規模的市場需求,還有很多新領域需要大家開拓,還有很多新賽道需要大家去參與,民營經濟一定是大有可為的。”
對于備受關注的人口和就業話題,李強表示,將全面落實就業優先戰略,同時,人力資源豐富仍然是中國的突出優勢。
國務院總理李強:“既要看人口數,更要看人才數,我國適合勞動年齡人口有近9億,每年新增勞動力1500萬,更重要的是我國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已超過2億4千萬,每年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4年,我們的‘人口紅利’沒有消失,‘人才紅利’正在逐步形成,發展動力依舊強勁。”
談到糧食安全問題,李強說,我國糧食產量連續8年超過1.3萬億斤,總體上糧食安全是有保障的。未來,新一屆政府將通過一系列舉措來推動鄉村振興,不斷提高糧食生產能力。
國務院總理李強:“下一步我們會抓住‘兩個要害’,第一是耕地,第二是種子,我特別想跟農民朋友們說句話,國家支持糧食生產的政策只會增加不會減少,鼓勵大家多種糧,一定要確保14億多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我們自己手中。”
李強還就對外開放、中美關系、以及加強政府自身建設等領域的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