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們
在極端艱苦環境中
在白山黑水間堅持抗戰14年
他們
在二戰終結的隆隆炮聲中完成自己的使命
融入解放東北
解放全中國的鋼鐵洪流
東北抗日聯軍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英雄的抗日武裝
建黨百年之際
新華FM為您講述那段氣壯山河的斗爭
鮮為人知的歷史
請聽系列報道
來自白山黑水的紅色記憶
第四集,夜襲克山城 把偽滿洲國捅個大窟窿
1940年夏,盤踞中國東北的日本侵略者為了鞏固戰略后方局勢,一方面更加瘋狂地掠奪人民財產,另一方面調動大批兵力瘋狂圍剿討伐東北抗日聯軍。
面對這種形勢,中共滿洲省委號召東北抗聯第三路軍各支隊以“勝利軍事行動”來紀念“九一八”九周年。
夜襲克山場景復原。新華社記者 何山 攝
由李兆麟和馮仲云領導的東北抗聯第三路軍總指揮部,把攻克嫩江平原重鎮克山縣作為軍事行動的目標。
克山縣地處小興安嶺西麓,松嫩平原北緣,是日偽軍駐扎重兵基地。日偽統治者曾稱此縣是偽滿洲國的“治安模范縣”。克山當時駐有偽軍千余人,日本鐵路守備隊100余人,偽警察訓練隊和偽警察200余人。
抗聯部隊攻打克山意義重大,打下克山縣,就等于把偽滿洲國捅個大窟窿,讓全國人民看到,偽滿洲國不是鐵打的,敵人的戰略后方是不鞏固的。
克山城墻上留下的彈痕。(東北烈士紀念館提供)
9月初,抗聯第三路軍第三支隊制訂了攻打克山的周密作戰計劃。首先,派部隊在克山與訥河交界地區頻繁活動,擺出要進山的姿態,把駐克山的日偽軍主力引出;然后,待克山城內敵軍減少之時,以主力部隊突襲克山縣城。9月中旬,駐克山縣城大部日偽軍下鄉進行“討伐”,城內兵力空虛。
這時,第三路軍政委馮仲云、第九支隊隊長邊鳳翔率第九支隊主力與第三支隊會合,力量大增。9月23日晚,馮仲云、第三支隊支隊長王明貴、第九支隊隊長邊鳳翔率領200余人,從克山縣北部的張老道窩棚出發,經過兩夜的隱蔽行軍到達城郊預定地點。于9月25日夜,攻襲了敵人在北滿的重要據點克山縣城。
抗聯部隊使用的槍支。新華社記者 何山 攝
此戰,抗聯部隊搗毀了偽軍第十九團團部,奪得了克山縣城街道中心炮臺,擊破了偽縣公署、偽警察署等處,占領了偽中央銀行克山支行,斃傷俘敵100余人。
攻打克山縣城,是抗聯第三路軍一次成功的、取得重大勝利的破襲戰。老百姓拍手稱快,打開克山縣城占領縣公署當下就有100多人報名參軍。此戰極大鼓舞了人民群眾反日斗爭情緒。
就在第三、第九支隊攻打克山縣城期間,在通北縣南北河的李兆麟和總指揮部的其他同志剛剛渡過絕糧難關。自入秋以來,李兆麟等總指揮部20余人因山洪暴發、南北河漲水,沒有船只,無法渡河,被洪水困在南北河旁的一片森林里,斷糧一個多月。他們忍饑挨餓,以野菜、野果充饑,過著極端艱苦的生活。
李兆麟照片。(東北烈士紀念館提供)
為了生存,抗聯同志們只好把自己開荒種的、還沒有包漿的玉米碾碎,用水沖了喝。由于種的玉米很少,僅維持了幾天就又沒吃的了。李兆麟帶著同志們在深山里靠挖野菜、撿榛子、采蘑菇和葡萄來充饑。東北山區到了陰歷八月,天氣已經很冷了,山上的野生植物也漸漸找不到了。同志們肚子里沒有糧食,時間一長,就打不起精神。
抗聯被服廠制作的皮鞋,被戰士們用來充饑。新華社記者 何山 攝
在極端艱難的日子里,干部戰士餓得站不起身,難以行走,只好躺在地上以減少體力消耗。李兆麟教育戰士們:“我們寧可餓死,也要忠于我們的祖國和人民,決不能動搖我們抗日到底的信念。”他給大家講伯夷、叔齊的故事,教育抗聯戰士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苦樂觀、生死觀。河水消退后,總指揮部派出幾個同志找部隊、找糧食。之后,在平原活動的部隊和交通員把糧食運來后,李兆麟等總指揮部人員得救了。
克山縣城被攻陷后,日偽當局調動日偽軍3000余人,分進合擊,在德都北部山林地區進行大規模討伐。抗聯第三、第九支隊在轉移途中,多次與敵人遭遇,經大小戰斗7次,涉過湍急的訥謨爾河,終于突破敵人的包圍,擺脫了敵人增援部隊的追擊和飛機的轟炸。
露營之歌。新華社記者 何山 攝
東北抗聯第三路軍在總指揮李兆麟領導下開展的平原游擊戰爭沉重打擊了敵人,取得很大勝利,極大鼓舞了廣大被壓迫民眾的抗日斗志,撼動了日偽當局的反動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