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頻道: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時政
杜志章丨深刻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 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要義 ——解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
2020-12-14 09:45:39   來源:今日湖北

1607910133919134.png

(杜志章教授)

 作者簡介:杜志章,華中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華中科技大學華中智庫副院長、國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長。

 引用格式:杜志章.深刻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 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要義 ——解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J].理論月刊,2020(11):5-10.

 摘 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在“當代中國正處于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背景下產生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內涵十分豐富,涵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治黨治國治軍、內政外交國防等各領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最根本的是要領會其核心要義,包括新時代中國發展的根本方向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領導力量是“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根本立場是“以人民為中心”,根本任務是“發展是第一要務”,重要保障是“防范和化解風險挑戰”等。

 2020年6月,中央宣傳部會同有關單位出版了《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該著生動記錄了黨的十九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深入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實踐,也生動展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就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被稱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或“21世紀馬克思主義”。《習近平談治國理政》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經典和原著,根據中央“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的要求,要深刻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要義,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就是深入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個時代也有一個時代的理論創新。新時代中國面臨諸多新的時代性課題,包括如何保持中國健康快速發展,使中國由一個大國發展成為一個強國;如何突破西方資本主義勢力的圍堵和破壞,使科學社會主義旗幟在21世紀的中國被高高舉起;如何抓住歷史機遇和防范化解風險挑戰,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等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正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背景,面向“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未來發展,在解答一系列時代性課題、解決一系列時代性難題、應對一系列時代性風險和挑戰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科學理論。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體系完備、內容豐富,涉及中國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既要“全面系統學”,又要“深入思考學”;不僅要掌握其全貌,也要抓住其核心和重點。透過《習近平談治國理政》關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全局性、長遠性、根本性、戰略性問題的論述,我們可以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要義——新時代中國發展的根本方向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領導力量是“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根本立場是“以人民為中心”,根本任務是“發展是第一要務”,重要保障是“防范和化解風險挑戰”。

一、新時代中國發展的根本方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站在“新時代”這個新的歷史起點,一方面要回望過去所走過的路,總結經驗和教訓;另一方面要放眼未來,謀劃未來的發展方向和奮斗目標。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們黨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正確的選擇而且來之不易,因此新時代中國發展的根本方向仍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是黨和人民歷盡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國選擇社會主義并最終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經歷了一個艱難而曲折的歷史過程。100年前,在中國共產黨創立時期就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中國的理想;70年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共產黨掌握政權,中國朝著共產主義方向邁進了一大步;1956年,伴隨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中國正式進入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在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初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出現了一些曲折和失誤;改革開放以后,經過40多年的探索,中國逐步走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并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世所罕見的兩大奇跡。這個過程十分漫長而且非常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是中國人民、中華民族在長期而艱難的探索中發展起來的。其經驗可概括為“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其中,“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有兩層含義:一是不走封閉的發展道路,不能關起門來搞建設,而是要廣泛吸收和借鑒人類文明積極成果,因此要實行對外開放;二是不走僵化的教條式的社會主義道路,而是結合時代特點、實踐需要和民族特色與時俱進、改革創新,因此要實行對內改革。“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就是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不能因為社會主義改革和對資本主義世界開放而走上資本主義的邪路。正如習近平同志所說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又根據時代條件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這就是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不是別的什么主義。”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根本的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上強調:“制度優勢是一個國家最大的優勢,制度競爭是國家間最根本的競爭。制度穩則國家穩。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華民族之所以能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最根本的是因為黨領導人民建立和完善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未來中國的發展要行穩致遠,直至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一如既往地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習近平同志進一步強調,“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關系黨和國家事業興旺發達、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問題”。正是基于上述認識,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推行了一系列重大舉措,包括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全面深化改革”決定,把“發展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并推出了336項重大改革舉措;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通過“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用了一年左右時間完成了中央和地方黨政機構改革;十九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體目標”等,其目的在于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二、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領導力量: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 “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 “提高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確保黨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這些都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關于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重要論述。

新時代為什么要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首先,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是歷史的結論、人民的選擇。在1840年之后的一百多年時間里,中國封建地主階級、農民階級、民族資產階級都曾掀起過一次又一次“救亡圖存”“革新圖強”的浪潮,但是他們都失敗了,都未能從根本上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相繼被歷史所淘汰。但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的革命面貌發生了根本變化,僅用了28年時間就取得了反帝反封建斗爭的勝利,建立了新中國。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在革命過程中建立并領導了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革命統一戰線,最終在人民的支持和擁護下取得革命的勝利而掌握政權。因此,共產黨的領導地位是歷史的結論,也是人民的選擇。如果說新中國成立時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取決于她帶領中國人民通過革命斗爭實現了中華民族站起來,今天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取決于她帶領中國人民通過建設和發展實現了中華民族富起來,未來中國共產黨能否長期執政還取決于她是否能帶領中國人民繼續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強起來。這便是歷史唯物主義的直接體現。其次,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是由中國的社會主義性質決定的。習近平同志曾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這句話可以進一步抽象為“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共產黨領導,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共產黨領導”。關于這一點,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中曾有類似的論述:“在資產主義和共產主義之間,有一個從前者變為后者的革命轉變時期,同這個時期相適應的也有一個政治上的過渡時期,這個時期的國家只能是無產階級的革命專政。”這個過渡時期就是社會主義時期,即社會主義時期只能是無產階級專政。其中“無產階級專政”是由無產階級先鋒隊——共產黨的領導來實現的,因此,社會主義時期只能是共產黨領導。當下,中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其過渡性社會特征尤為突出,工人階級領導下的人民民主專政決定了我國的政黨制度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制度。再次,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是由黨的性質和使命決定的。西方政黨制度下的政黨是不同利益集團的代表,其任務是通過競爭性選舉,努力成為執政黨,從而代表其利益集團的利益。這是西方政黨選舉的邏輯起點。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她執政不是為了少數利益集團的利益,而是整個工人階級、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利益,而且肩負著艱巨而光榮使命。不僅肩負著“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使命,也肩負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最終實現共產主義”的使命。經過近百年的奮斗,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迎來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使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的生機和活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在世界上被高高舉起;為世界上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提供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也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了巨大貢獻。然而,萬里長征才走完第一步,中國共產黨要完成其肩負的使命,就必須長期執政。

新時代為什么要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所謂“黨的全面領導”就是“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首先,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符合中國“大一統”傳統。中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民族構成復雜。“上下五千年而生生不息,縱橫九萬里而井井有序”,其根源在于“六合同風,九州共貫”的“大一統”傳統。在中國歷史上,凡是大一統局面好的時期都是和諧穩定、繁榮昌盛;相反,凡是大一統局面差的時期都是四分五裂、社會動蕩。新中國成立70年來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國實施了“單一制”的國家結構制度,全國上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實行統一的制度,實施統一的法律,奉行統一的價值,追求一致的目標,從而形成了由中國共產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局面,也體現了“全國一盤棋,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其次,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是由中國是“發展中大國”的現實決定的。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因此,發展仍然是當前中國第一要務,發展仍然是硬道理。要發展就離不開穩定的環境。透過改革開放以來40多年的發展軌跡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經濟發展與社會穩定呈高度正相關。正如1989年2月26日鄧小平同志在會見美國總統布什時所指出:“中國的問題,壓倒一切的是需要穩定。沒有穩定的環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經取得的成果也會失掉。”在新時代,要保持穩定就得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發揮中國共產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再次,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要求。“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然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全黨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因為,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還需要完成祖國統一大業,還面臨外部勢力的干涉和破壞,也將應對諸多矛盾、困難、風險和挑戰。因此,要實現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一是在黨的全面領導下確保中華民族團結統一、萬眾一心、同心協力,朝著共同的政治目標前進,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政治保證;二是在黨的科學理論的指導下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巨輪行穩致遠,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科學思想引領;三是在黨的全面領導下把全國各族人民團結起來、動員起來、組織起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組織保證。

新時代應怎樣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是一個系統工程,其核心是處理好如下幾對關系:首先,處理好“黨與法的關系”。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依法治國”戰略,指出“全面依法治國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最根本的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一方面,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實現;另一方面,中國共產黨必須依法執政,才能確保黨的領導的正確性、有效性,最終決定黨的領導的合法性。在中國,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而且必須長期執政,因此黨的意志與國家意志是高度一致的。其次,處理好“黨與政的關系”。改革開放以后,中國曾有過黨政分開的嘗試,但事實證明黨政分開不適合當今中國。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三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指出,“黨政關系既是重大理論問題,也是重大實踐問題。改革開放以后,我們曾經討論過黨政分開問題,目的是解決效率不高、機構臃腫、人浮于事、作風拖拉等問題。應該說,在這個問題上,當時我們的理論認識和實踐經驗都不夠,對如何解決好我們面臨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問題是探索性的”。改革開放以來,無論我們對黨政關系進行了怎樣的調整,但有一條是不變的,就是鄧小平同志所說的:“我們要堅持黨的領導,不能放棄這一條,但是黨要善于領導。”因此,處理好黨政關系,不能片面地講黨政分開,也不能片面地講黨政合一,“首先要堅持黨的領導,在這個大前提下才是各有分工,而且無論怎么分工,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再次,處理好“社會革命與自我革命的關系”。中國共產黨從一創立就有明確的社會革命的目標——實現共產主義。在通往共產主義的過程中,不同階段又有不同的、具體的社會革命任務和社會革命目標。在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社會革命任務就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目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打鐵還得自身硬”,由于中國共產黨所肩負的社會革命任務艱巨、使命重大,因此必須加強黨的自我革命,提升戰斗力。要把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場偉大社會革命進行好,我們黨必須勇于進行自我革命,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

三、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立場:以人民為中心

第一,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品格,也是中國共產黨鮮明的屬性。中國共產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黨同志一定要永遠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

第二,堅持人民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是我們黨永葆青春活力和戰斗力的重要傳家寶。不論過去、現在和將來,我們都要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把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能否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決定著黨的事業的成敗。

第三,人民群眾是我們黨的工作的最高裁決者和最終評判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黨的執政水平、執政成效甚至執政地位都不是由自己說了算,必須而且只能由人民來評判,最終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權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在新時代,我們面臨的挑戰和問題依然嚴峻復雜,黨面臨的“趕考”遠未結束。要堅持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努力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優異的答卷。

第四,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的體現。“按照馬克思、恩格斯的構想,共產主義社會將徹底消除階級之間、城鄉之間、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之間的對立和差別,實行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真正實現社會共享,實現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到那時,‘生產將以所有的人富裕為目的’”。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實現了快速發展,但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貧富差距。新時代,發展仍然是第一要務,仍然要不斷把“蛋糕”做大,但在不斷把“蛋糕”做大的基礎上還要強調把“蛋糕”分好,逐步實現共同富裕。以黨的十八大為界,可以把中國的現代化歷程分為前后兩個半程,如果說前半程是“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那么后半程則是“實現共同富裕”;如果前半程是要把“蛋糕”做大,那么后半程則是要把做大的“蛋糕”分好;如果說前半程更注重“效率”,那么后半程則更注重“公平”;如果說前半程追求“高速度發展”,那么后半程則是追求“高質量發展”。在當前中國,實現共同富裕最具有戰略性的任務是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雖然2020年會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但在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的任務不會變,因為這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必須如期實現,沒有退路和彈性。

 四、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發展是第一要務

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基于這一主要矛盾,黨中央逐步制定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黨的基本路線。該路線的核心就是:經濟建設是中心,發展是第一要務。

改革開放40多年過去了,中國無論是生產力發展水平、經濟發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還是國家的綜合實力都顯著提高,中國已走到了發展中國家前列。這是不是意味著中國已跨越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進入社會主義成熟階段了呢?雖然中國社會主義矛盾發生了變化,但要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的問題,仍然是一個發展問題,如果改革開放的前幾十年我們集中解決的是發展的“數量”(把“蛋糕”做大)問題,那么今后我們要解決的是發展的“質量”(把“蛋糕”分好)問題;如果改革開放的前幾十年我們重點是追求“富起來”目標,那么今后我們所追求的目標是“強起來”。因此,在新時代,發展仍然是中國的第一要務,中國仍然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改革開放仍然是中國的基本國策。對此,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沒有改變我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歷史階段的判斷,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全黨要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牢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牢牢堅持黨的基本路線這個黨和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

當然,新時代中國的發展一定是“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是解決新時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必然選擇,“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

五、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保證:防范和化解風險挑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前進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越是前景光明,越是要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全面認識和有力應對一些重大風險挑戰”。“實現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斗爭……我們黨要團結帶領人民有效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任何貪圖享受、消極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為都是錯誤的。”

關于這個問題,黨的十九大報告是這樣闡述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全黨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對于開展防范和化解風險挑戰的偉大斗爭,習近平提出了“五個更加自覺”,即“全黨要更加自覺地堅持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堅決反對一切削弱、歪曲、否定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言行;更加自覺地維護人民利益,堅決反對一切損害人民利益、脫離群眾的行為;更加自覺地投身改革創新時代潮流,堅決破除一切頑瘴痼疾;更加自覺地維護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堅決反對一切分裂祖國、破壞民族團結和社會和諧穩定的行為;更加自覺地防范各種風險,堅決戰勝一切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領域和自然界出現的困難和挑戰”。這“五個更加自覺”表明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風險挑戰主要來自五個方面,指明了新時代防范和化解風險挑戰的重要領域。

編輯:劉陽

 


技術支持:湖北報網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網版權所有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国产曰批视频免费观看完,中文字幕无码人妻777网,欧美特黄激情视频一区一区
欧美精品网站在线不卡 | 正在播放麻豆专区 | 中文成人无字幕乱码精品区 | 亚洲综合在线另类 | 在线播放国产日韩 | 日本免费一级婬片a级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