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8日,距我市頒發第一本不動產權證,已過去了一年時間。從去年9月8日在全省率先試點不動產登記改革以來,我市創造出一批先行先試的“隨州經驗”,在全國全省走在前列。
實施不動產登記制度改革,是利國利民的好事。然而,由于要將原來分散于房產、國土、林業、農業等部門的不動產登記工作統一整合到國土部門,改革涉及面廣、難度大,且沒有可以照搬的經驗。
我市是全省不動產登記改革的四個試點單位之一。為推動改革措施落到實處,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建立了由市政府分管領導牽頭、十部門組成的聯席會議制度,高位推進解決改革中的重大問題。在市政府領銜推動下,有關部門主動作為、大膽創新,順利完成職能整合及人員編制劃轉,為改革奠定基礎。
信息系統建設和資料移交整合是改革中的一個瓶頸。涉及到各部門的數據龐大、系統不統一、資料不完善,這個環節不到位,將影響改革全局。在改革準備期間,我市邀請有經驗的信息平臺建設單位對不動產登記流程進行“量身定制”,實現信息平臺大整合。去年11月,市本級土地、林權、房產登記50余萬份檔案全部移交到位,走在全省全國前列。
為了“讓數據多跑腿,讓群眾少跑路”,我市對各類不動產登記窗口、流程進行優化再造,在市政務服務中心設立了28個窗口崗位,并充分下放審批權限;為解決登記過程中新增大量測繪工作的問題,整合房產測繪和國土資源的測繪力量,設立了隨州市不動產測繪中心;為方便群眾查閱檔案,投資100余萬元建立了不動產登記檔案館;為提高辦事效率,在市政務服務中心設立“大客戶”服務中心,集中為商品房辦證提供綠色通道。
“不動產統一登記是新生事物,改革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探索完善的過程。”市不動產登記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為解決改革過程中的新問題和改革前的遺留問題,僅各類文件、辦法就出臺了十余個,為改革推進提供政策依據。
在先行先試中,我市機構、職能、編制、人員在全省率先整合到位,檔案資料一次性全部移交,不動產登記數據率先連接到國土部,在全國率先成立不動產登記測繪中心,開創性地將農村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的房屋信息納入城市不動產數據庫進行不動產統一登記管理等,創造的大量“隨州經驗”得到國土部和省國土廳充分肯定和推廣,全國16個省80多個縣市前來參觀學習。
一年時間,我市不動產登記工作步入“快車道”。截至9月7日,全市已頒發不動產權證書及證明 32062本(份)。群眾辦證時間從最開始的30個工作日縮短至7個工作日,還將繼續提速提質提效,最大限度將改革紅利釋放給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