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網訊(通訊員:梁小友 陳寒)近日,由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培訓交流中心、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聯合發起的首屆締造未來·校家社協同育人交流活動在廣州舉辦,紅安縣職教中心黨委書記王叢軍作經驗交流。在活動上,紅安縣職教中心獲評全國首批“締造未來·校家社協同育人”實驗學校。
紅安縣職教中心是國家改革發展示范校、國家重點中職學校、全國“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學校、全國國防教育示范學校、全國生命教育實驗學校。近年來,該校不斷探索創新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充分發揮學校在協同育人中的主導作用,構建與家庭、社會有效的溝通協作機制,以紅色引領撐起“保護傘”,綠色德育織密“安全網”,藍色職教夯實“防火墻”,用“銅鑼響,平安到”的銅鑼護航敲響生命教育、校家社企協同育人的“最強音”,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夯實學生成長基礎。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課程,德育課程深度滲透,國學課程汲取民族文化素養,基礎文化課程激勵學生迎接新生活,專業課程傳承“心”技能技藝;組織開展專業技能實訓實習、研學旅行、社會實踐,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建立學校、學部、學科三級社團,如“龍之韻”鼓隊、吉他社、“中華公益小記者”等社團,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的優勢和潛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
引導樹立職業目標。圍繞區域產業建專業,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按職教高考的要求,分認知體驗、基礎學習、專業崗位學習、技能提升、文化提升五段螺旋式進行教學,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開展心理健康與職業生涯課程,進行就業指導。
提供個性化需求保障。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導學生如何管理情緒、處理壓力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組織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如各類球賽、運動會、文藝晚會和志愿者活動,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社會責任感;開展紅色研學旅行活動,組織學生到紅安紅色研學旅行營地,進行“生涯磨礪教育”和研學拓展。組織學生徒步到董必武、李先念、王近山、王建安、李天煥故里,把革命教育融入其中。
攜手家社企協同育人。開展“護航學生成長”大家訪活動,教師深入學生家庭了解學生家庭環境,向家長宣講未成年人保護法和正確的子女教育方法;與廣東省現代家庭教育研究院開展合作,“雛鷹護航”心理健康與職業生涯課程、心理情景劇大賽等課內課外融合,讓學生在調適中得到成長;校企合作,組織學生到企業實習,讓學生完成從“學校人”到“職場人”的角色轉變。
編輯: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