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網訊(通訊員丁繼華、方鄖農、王云可)“陳老,去年我們合作社的雜桿苗凍死很多,今年補種了一些,該采取哪些防寒措施?”陽新縣楓林鎮大畈村夏家灣組村民、神麟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合伙人何育銀現場提問。
鄉村振興,人才為先。12月16日,“育鄉土人才 促鄉村振興”農業種養殖專題輔導授課在大畈村村委會會議室進行,省自然資源廳駐村工作隊邀請原荊門市農業局副局長、高級農藝師陳再明為黨員干部、致富帶頭人、種養殖大戶和村民代表傳經送寶。
陳再明今年79歲,已在農業戰線工作53年。作為一名老黨員,他堅持“退休不褪色、離崗不離黨”,義務服務“三農”,常年奔走于田間地頭,先后完成多篇涉及優質水稻、高油酸油菜籽、山桐子油、優質果品(桃、梨、葡萄等)、林下養雞等產業的高效產業模式論文。
授課中,陳再明結合工作經驗,圍繞再生稻種植、雜柑栽培、蔬菜大棚管理等講解技術要點,分享管理經驗,剖析失敗案例,語言通俗易懂,用詞貼近生活。聽課人員端坐靜聽,記錄要點,不時舉手提問,交流發言。會后,陳再明來到田間地頭,實地了解農業種養殖特色,詢問氣候、土壤等情況,現場進行技術指導。
鄉土人才是農村廣闊天地里一粒粒飽滿的“金種子”,是實現第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金扁擔”,是開啟鄉村全面振興的“金鑰匙”。
省自然資源廳駐村工作隊注重鄉土人才培養,組織村干部、致富帶頭人、鄉賢能人等到紅旗村、先進村參觀見學,聚焦黨組織建設、產業融合、村集體經濟建設等內容取經;邀請農業專家、種養殖技術能手等到村里進行輔導授課,現場指導種養殖技術,促進農民收益提高。通過走出去、引進來的方式,發現和培育更多優秀鄉土人才,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積極作用,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撐,聚力推進大畈村發展。
編輯: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