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網訊(文/圖 楊豪)在鄂北大悟縣三里城鎮三里村,暮秋的紅葉灼灼似火地在山嶺上燃燒,田野上的金絲皇菊也開得一片燦爛,給這秋天增添了欣欣向榮的景象。其實,這個城中村一年四季都有美好的景色,仿佛如三里城鎮的后花園,給這個本來就是生態旅游小鎮的三里城鎮更是錦上添花。
這里四季如春,繁花似錦。三月有櫻花,四月有桃花,五月有荷花,六月有蘭草,七月有牡丹花,八月有桂花,九月有菊花,十月有茶花。
但昔日,這里卻是一個落后的貧困村,是三里城鎮黨委政府和三里村黨支部共同開發產業齊抓共富的結果,而發展為今天遠近聞名的富裕村。大悟縣三里城鎮三里村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背后,得益于堅強有力的基層黨組織。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大悟縣三里城鎮三里村黨支部以黨建鑄魂強筋,引領村莊產業發展,帶動村民致富。
2017年,三里城鎮政府爭取到區域協作市老河口市幫助三里村發展黃桃種植,提供價值120萬元的黃桃苗,建起450畝的黃桃園;2018年,協調省林業廳下撥20萬元,扶持三里村產業發展;黃桃基地種下的不僅僅是黃桃,更種下了貧困群眾脫貧增收的希望。
2019年,引進孝感市良益生態農業公司在三里村發展金絲皇菊、太空蓮等扶貧產業。老板周春林已培植200畝,栽種金絲皇菊100畝。
成立大悟良益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投資200萬元,流轉拋荒的土地300畝,在四廟村種植太空蓮和金絲皇菊,打造集中藥材種植加工和銷售、花卉培育及觀賞、垂釣餐飲、休閑旅游于一體的生態產業園。此項目已成為大悟縣2020年重點項目予以推進。
為此,三里村為搞這個產業園共投資2000多萬元。
由政府提供種苗,政府投資建好基地,交給農民有能力種資金的大戶管理,五年后等果樹掛了果,產生了效益,慢慢收回,是為了真正帶動貧困戶。這一系列產業既能帶動貧困戶就業,平時,基地管理需要村民除草、打藥、套袋等,帶動110人以上就業。又能成為旅游觀光的好去處。
7月7日,密雨如織,心里始終懷揣著老人安危的大悟縣三里城鎮三里村黨支部書記祝良,沿著山路,挨家挨戶走訪村里60多戶孤寡老人,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上的困難。
說起三里村孤寡老人的生活情況,祝良如數家珍。祝良說,他在三里村工作37年,先后擔任過民兵連長、青年書記、村主任,從2014年開始擔任三里村黨支部書記。以省委編辦駐村扶貧為契機,三里村不斷夯實基層黨組織建設。
抓班子、強組織、促發展。三里村將培養年輕黨員與發展產業相結合,將致富帶頭人、退役軍人、返鄉大學生納入黨員發展對象,著力構建“村黨組織+黨小組+黨員中心戶+群眾”的工作機制,打通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從2016年至今,共培養出11名黨員發展對象、5名黨員。
有了強有力的領導班子,才能帶動村級經濟穩步發展。
初冬時節,寒風習習。走進三里村蘭草種植基地,數十個大棚有序分布,一眼望不到邊。大棚內卻溫暖如春,一盆盆蘭草整齊擺放在架子上,青翠欲滴,芳香四溢,充滿生機。馮仁炎對自己的蘭草愛不釋手。
“輸血,更要造血。”三里村書記祝良介紹,三里村為把蘭草產業做大做強,提升貧困戶的“造血”功能,進一步穩固脫貧成果,自2016年開始村里向合作社投入資金,支持產業發展。
過去是普通的塑料薄膜棚,現在換成了高級的智能棚, 自動調節室溫。在恒溫大棚里,種植著墨蘭、蕙蘭、春蘭等多個名貴品種。筆者看到,溫度計指示26.2℃,棚架離地約0.8米,水簾、換氣扇、遮陽網一應俱全。馮仁炎指著一個鐵箱子說,這是一個智能恒溫設備,為名貴蘭草生長提供適宜的環境。
帶動有勞動能力和發展意愿的貧困戶種植蘭草,2016年省編辦扶貧工作隊投入22萬元幫助11戶貧困戶建立了11個大棚,又幫助外借10萬元作發展資金,合作社提供種苗、技術和銷售支持。
三里村蘭草產業越做越大,在能人大戶帶動下,村民的收入增加了,村集體經濟增長了,更加增強了村“兩委”一班人的信心。
省委編辦駐村工作隊隊長李劍說:“村里又召開了黨員大會,選定一些能人,優先發展肉牛、小龍蝦、黃桃等產業,形成扶貧產業多元化,為三里村脫貧出列提供有力支持。”為此,先后吸引30余戶貧困戶加盟肉牛、蘭草、小龍蝦、金絲皇菊、太空蓮種養殖產業。
村里產業發展起來了,村委會直接分紅給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每年按投入現金的10%分紅,并根據貧困戶貧困狀況予以分配。
優先使用貧困戶勞動力,2017年省編辦投入50萬元建成1700余平方米高智能蘭花房,常年使用20名貧困戶的勞動力就業,人平務工收入在1萬元左右,2018年鎮黨委政府投入400萬元新建10696平方米蘭草大棚,其中高標準智能蘭草棚2個,普通大棚31個,由合作社承包經營,合作社每年按照大棚建設費用10%比例上繳承包費,壯大村集體經濟,新增60多名貧困戶就業,成為促進村級發展、農民增收又一有效載體,得到了各級領導的重視和肯定。
為讓扶貧產業項目上繳收益惠及更多農戶,駐村工作隊聯合村“兩委”,制定收益分紅辦法,根據村民困難情況劃分8類5種標準進行分紅。
村里有了錢,就能改善村民的福利待遇。村里先后為所有村民補充報銷自付醫療費用的10%,對村里新考錄的大學生進行獎勵,為全村18歲至60歲村民購買小額人身意外傷害保險,2017年、2018年、2019年共分紅18.6萬元。同時,將部分扶貧收益用于村級公益事業建設。
如今的三里村,產業基地紅紅火火,貧困戶有了各自穩定脫貧增收的路徑。
建立扶貧產業帶貧機制,構建脫貧增收共同體,也成為駐村工作隊探索出來的成功經驗,駐村工作隊隊長李劍說:“下一步,我們在產業發展方面,將建立長效機制,主要是實行股份制改革,把村里資源變資產,投入的資金變股金,讓村民成為股民,量化資產收益,制定分紅辦法,確保村民穩定增收和脫貧致富。”
4年里,三里村涌現出一批年輕的黨員,先后在村里發展起蘭草、小龍蝦、肉牛等產業,輻射帶動全村95戶村民致富。廖偉是三里村的年輕黨員,從部隊退役回到家鄉后,一邊在村里工作,一邊摸索發展小龍蝦養殖。
習近平總書記說:“未來屬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在三里村基層黨組織帶領下,三里村處處呈現出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產業蓬勃發展、群眾安居樂業。
編輯: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