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網訊( 陳 寒 ) “轟!轟!轟!”國民黨軍三發炮彈從九歇山劉家大崗騰空而起,正中長崗谷地開會的劉鄧大軍某連營地。緊接著,又是連發炮彈飛向直線距離不足千米的長崗谷地。
麻城市民政局三河口鎮民政辦,紀念碑碑文。
一時間,硝煙四起,炮聲隆隆……
4月24日上午,麻城市三河口鎮九歇山村晏家塆操場崗,九歇山革命烈士紀念碑前,兩位年近八旬的老人講述著70年前發生在九歇山村的那血雨腥風的戰斗故事。
那段崢嶸的革命歲月,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仿佛就在眼前。
九歇山村,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大別山南麓。那里山高林密,東西環山,海拔高度高。南北貫穿中間平原地帶的一條大道,是過去河南商城通往湖北麻城、直達武漢的咽喉要道。素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稱,自古這里為兵家戰略要地。據說,當年龍頭溝有一棵幾人合圍粗的大楓樹,一人一挺機槍,足以扼守關口。
麻城市九歇山村汪家洼78歲村民、原九歇山村黨支部書記陳達旺。
革命戰爭年代,九歇山山山埋忠骨,嶺嶺皆豐碑。無數無名英雄、革命烈士在此浴血奮戰,獻出寶貴生命。在長期的革命戰爭中,軍民前仆后繼,譜寫了一曲曲氣壯山河的動人詩篇。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黃麻起義等工農武裝起義,逐步創建了鄂豫皖革命根據地,這里曾是工農武裝活躍的地方
在艱苦卓絕的三年游擊戰爭時期,紅二十八軍艱苦轉戰大別山,牽制國民黨正規軍,有力支援了紅軍長征。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第五師在這里開辟了抗日戰場,創建了抗日根據地。
九歇山村晏家塆77歲村民陳達金。
九歇山,這塊紅土地,革命紅旗,始終高高飄揚。
1946年6月,中原部隊實施中原突圍,揭開了解放戰爭的序幕。
1947年,根據黨中央毛主席的戰略部署,劉鄧大軍揮師南征,千里躍進大別山,以大別山為中心的中原解放區建立,對上海、南京、武漢偽政府形成遏制,有力支援了陜北革命根據地,實現了解放戰爭由戰略防御轉入戰略進攻的偉大歷史轉折。
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像一把利刃插進了國民黨統治區的心臟。但與此同時,無數仁人志士在九歇山留下戰斗足跡的同時,也灑下滿腔熱血。
九歇山村駐村工作隊長凌禮存。
1948年春,劉鄧大軍某部在九歇山凌家塆后山與國民黨軍主力遭遇,發生了一場激烈戰斗。盡管遭遇強敵,但戰士們堅守陣地,英勇頑強,與強敵持續戰斗幾天幾夜,終因寡不敵眾,傷亡慘重。連長果斷決定,帶領指戰員轉移到森林茂密的長崗谷地休整,以期發起新的戰斗。
可就在當天,連隊部署戰斗的消息,不意被國民黨小保隊刺探到。準確消息,很快傳到已行進至三河口石橋鋪的國軍主力。大批國民黨兵迅速折返,搶占有力地形劉家大崗,架起數門大炮,向正在開會的解放軍會場連續開炮。
飛來的炮彈正中會場中心,百余名解放軍官兵壯烈犧牲。一時間,長崗谷地,血肉橫飛,血流成河,鮮血染紅了九歇山。后來,解放軍戰士的尸體被當地老百姓就地掩埋。此地也因此被人稱作“死人凹”。解放后,村民在長崗路邊修建兩座衣冠冢,紀念長崗洼地英勇犧牲的烈士。
那次戰斗過后,劉鄧大軍三名受傷戰士被九歇山村陳家大塆老百姓秘密收留。不久,傷痊愈的戰士準備歸隊,村民準備將其送出九歇山。
九歇山村黨支部現任副書記凌禮勝。
就在這時,幾名暗藏的國民黨小保隊核心成員發現了這一秘密,假意護送3名解放軍戰士。在九歇山暗戰溝對面的馬坊哨,幾名小保隊搶奪槍支,將罪惡的屠刀刺向沒有防備的三名解放軍戰士。
所幸其中一名戰士雖身負重傷,但強忍疼痛,佯裝死亡,躲過一劫。幾天后,村民在馬坊哨發現兩名解放軍戰士遺體,將其厚埋。
后來,那名躲過一劫的解放軍戰士偷偷返回部隊,向首長哭訴暗戰溝案真相。全國解放后,部隊聯合當地政府將幾名小保隊員打成反革命,讓他們的罪惡得到應有的懲處。
罪犯應有的下場,村民大快人心。九歇山這個有多個家庭掩護過革命戰士、救治過解放軍傷員的村子,因為這塊紅色土地而而驕傲。村民時常追憶歷史,觸摸戰爭遺跡,感恩革命先烈。
至今,在劉家大崗上,有村民撿拾到生銹的彈殼。在九歇山村附近多個山頭,依稀可見戰士構筑的防御工事,以及挖下的戰壕。晏家塆后4個軍隊訓練的操場,輪廓依舊。
1969年,原九歇山大隊為紀念革命烈士,將長崗衣冠冢和馬坊哨烈士墓移葬在烈士犧牲地附近的九歇山村晏家塆操場崗,自發修建了一座紀念碑,紀念革命先烈,并以此為載體進行革命教育活動。
由于紀念碑年久失修,2012年12月,麻城市人民政府、麻城市民政局、三河口鎮政府在晏家塆操場崗重建了“九歇山革命烈士紀念碑”。
幸福不忘革命先烈,感恩為了中國革命事業而英勇犧牲的許許多多無名英雄,永遠懷念為了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英勇獻身的革命先烈。
而今,每年清明節當地群眾自發去烈士紀念碑祭掃陵園。九歇山村黨支部在“七一”、“國慶”等重大節日,組織黨員干部到烈士紀念碑向烈士獻花默哀、祭奠先烈。湖北麻城、河南商城、安徽金寨等各地黨組織紛紛前往九歇山革命烈士紀念碑緬懷革命先烈,重溫入黨誓詞,汲取奮進力量。
九歇山,英雄的山。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70多年前,劉鄧大軍千里行進,直入群山,成為人民解放軍在解放戰爭中的英雄史詩。
巍巍九歇山,錚錚英雄魂,無名革命英烈的英雄事跡,也永駐九歇山村人民的心中。
劉家大崗的彈殼、晏家塆后的操場、汪家洼山上的戰壕、龍頭溝的大楓樹、望鋪崗的旺鋪、陳家大塆的拴馬樁、馬坊哨的烈士墓、長崗坡上的衣冠冢、操場崗的烈士紀念碑……
這一切,見證了革命先烈馳騁大別山的戰斗歷程和艱苦生活,見證了黨和人民一條心,軍民團結如一人的魚水情,譜寫了一曲氣壯山河的動人詩篇。
編輯: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