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對于正殺得刺刀見紅的共享單車領域恐怕又是一個有些躁動的日子。
根據國內數據調研機構比達咨詢(BDR)最新發布的《2017年Q1中國共享單車市場研究報告》顯示,自2016年12月以來,共享單車用戶規模繼續保持高度增長態勢,到今年3月整體用戶規模已超3000萬人,已有25家以上品牌入局。其中,2017年第一季度,ofo市場占有率達51.9%,摩拜市場占有率為40.7%,ofo比摩拜高出約12%。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透過這一數據,無疑表明,國內共享單車格局正在悄然生變:此前ofo摩拜可謂不分伯仲,而到如今,ofo 占據上風,在市占率上又領先一步。
要知道,在商業競爭中市占率是最重要的維度,這一最新的數據能展現ofo、摩拜市場地位,也讓人們對整個共享單車行業大勢有了更清楚的判斷,值得說道說道。
1、行業變量ofo

實際上,類似圈地運動,搶占市占率歷來都是企業競爭的核心地帶。昔日的滴滴和快的、美團和點評、趕集和58同城,莫不如是,所以發生在共享單車領域也是必然之舉。
共享單車無疑是2017年的一大互聯網領域風口,其正發展的迅疾如風,猛烈似火。最近甚至出現了七彩單車,看著很酷炫,但使用者寥寥,所以但即便同處在市場的大爆發階段,各家卻有著自己不同的境況。
如果說2016年是ofo所謂發力年,那么2017年上半年就是ofo踩油門加速之時,為此其打出了一系列大動作,如與華為電信合作推窄帶物聯網技術;與芝麻信用合作推信用授權免押金;與富士達、鳳凰戰略合作擴大產能優勢等,端走了共享單車領域的最大一塊肥肉,成為國內共享單車市場最大的變量。
核心的問題是為什么ofo市占率能迎來快速攀升,遠超摩拜?
首先,調查數據顯示,用戶選擇共享單車品牌的因素主要集中在騎行輕便、單車顏色、解鎖方便性、使用費用、押金低等方面。60%以上用戶選擇ofo的原因是騎行輕便、單車顏色、費用低、押金低。尤其押金低、更加時尚是一個不可忽視因素!再加上,如今滴滴也新增“ofo單車”入口,滴滴的海量用戶可順勢蔓延過來。
其次,ofo屬于搶先發力者,率先給了更多用戶以品牌認知。雖然在國內ofo和摩拜都加快了城市覆蓋,業務逐級下沉到三四線城市,但ofo的運營城市布局較快達到近100個,多于摩拜。
最后,ofo用戶市占率快速激增,離不開資本的強力助推。 ofo已完成行業最高4.5億美元的D輪單筆融資,在更低的單車成本,以及供應鏈產能大幅度提升、車輛規模迅速擴大的情況下,用戶自然隨之暴漲。
2、爭的不僅僅是排名

除了市占率外,按照比達咨詢ofo3月的月度活躍用戶數為1636.2萬,摩拜月活用戶數為1274.4萬,而且ofo在用戶認知度、用戶滿意度、用戶粘性等多項核心數據上也是超越摩拜、表現不俗。
據ofo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自2015年6月啟動以來,如今ofo已連接近500萬輛共享單車,為全球100座城市用戶提供超10億次共享單車出行服務。
這些也讓ofo行業地位露出“真面目”,可謂取得了用戶層面的勝利,得市占率才能得天下,得用戶就能得天下。
自此,ofo開始進入一個發展的新十字拐點階段,并將在2017年下半年開啟新的旅程,我對其發展較為看好。現實中,筆者也親自體驗到這一現象,比如2公里以下的短距離出行場景,ofo等共享單車已經大幅替代了專車,甚至中長途出行,也被ofo們以“共享單車+地鐵”的方式入侵。
雖然,現在有很多人表示,在政府監管層面會成為共享單車行業的一把利劍,但現實中,政府對單車是“管理”而不是“管制”,因為節能減排、減少擁堵是大趨勢,也是政府所樂意看到的。
當然,估計后面的還有20多家選手在緊追不舍,但估計大多是淪為“陪太子讀書”的下場,未來ofo還要跑的更快,并把護城河拓寬,才能真正笑到最后!
總體看來,很長一段時間,ofo和摩拜爭第一還將是個此消彼長的過程,放遠點看,爭的不僅僅是排名,而是生存發展權。互聯網金字塔尖的市場競爭,從來就是如此殘酷和刺激。
可以預見,圈占完用戶之后,未來共享單車的戰爭或將逐步演變到產業鏈層面,走在前方的ofo與摩拜等各路選手的PK,值得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