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今世界女性群體作為家庭的精神支柱,在時代發展趨勢下正在以那種方式教育引領孩子?
孟德斯鳩曾說:“女人的魅力,通常是在經年智慧之中,而不是在青春的容貌之中。”
作為天馬行空不著痕跡的都市白領女性,在教育孩子,平衡工作方面又是如何取舍,作為家庭的精神支柱是怎樣引領你的孩子,好的教育理念又是怎樣的?定義富養的標尺是怎樣定義的?把控優質教育的資源優勢又在哪里?
筆者認為當今社會經濟發展迅猛,寬廣的眼界和豁達的心態,才是富養的終極意義。當然也要記得把這種與世界相處的底氣帶給你的孩子。最近流行一本書,《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不知我們的讀者、廣大女性同胞們是否讀過此書?
這本書是一本紀實文學,它巧妙的寫照手法,引人入勝,一下就被作者帶入進文章里,產生共鳴。作者是耶魯大學博士畢業,她從人類學的視角,對紐約上東區的精英媽媽們進行了有趣的觀察,通篇闡述了這些精英媽媽的精神高度,追求卓越自我,為了保持良好的體態,瘋狂健身,以及科學的育兒觀念。這本書在美國出版以后,隨即登上了《紐約時報》的暢銷榜,引發了美國主流社會廣泛熱議。作為中國的白領媽媽我們的鉑金包在哪里?我們育兒觀念需要迭代更新嗎?與上東區的媽媽之間差距在哪里?會否影響到我們的下一代的發展,將來與世界競爭脫鉤于上東的孩子們?這真是一個劃時代奇幻的思考,但值得當今的女性媽媽去探尋,去反思?
關于富養筆者覺得,富養并不是過早是把成人觀念灌輸給了孩子,而是給他優質教育,帶他見識各式場合,踏遍大好山河。筆者同樣認識很多當今優秀女性,靠自己打拼積累不少財富,夠得起鉑金包。詢問一位女性朋友:你對奢侈品是怎樣定義的?在育兒方面從小富養是怎樣定義的?她答:我自己也有很多奢侈品包,但我不覺得除了特殊場合外,它會比一個帆布袋實用。在富養孩子方面,教育的富養在于眼界和世面,從小見識得多,自然不“怯”。
回到社會中,放眼當今社會,喪偶式的家庭結構比比皆是。老套的劇情故事,總是綁架女性作為妻子、母親、女兒應當為家庭作出奉獻和一味的犧牲,卻忽略在這些身份之前,女性更是一個獨立的人,理所當然可以擁有煩惱暴躁焦慮等負面情緒的宣泄。如果一個人著重強調母親在自己人生中的作用,代表母親偉大的同時,也說明他有一個宛如早逝的父親。在家庭中,男性的主導不應該只是在崗位里掙扎,而應肩負起家庭育兒責任,不能缺席孩子的成長陪伴。給女性空間,協助妻子育兒養女,在共同打造生活同時,兼顧家庭和諧共處。所以,女性應該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她需要社會的認同,她需有獨立的事業,拼搏的斗志,精神的引領,飽和的狀態,才能富養完美的下一代。
片尾勉勵女性朋友告誡大家,借用凱瑟琳·赫本一句話,她說:“女人啊,如果你可以在金錢和性感之間作出選擇,那就選金錢吧。當你年老時,金錢將令你性感。”女人啊!別忘了掙錢的時候,好好照顧自己,累了停下腳步好好抱抱自己,家庭孩子固然重要,但別忘了照顧好自己。
(編輯: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