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段時間共享單車領域風波不斷,隨著競爭日趨白熱化,一些企業開始動起了不正當競爭的歪心思,近日,保持領跑行業的共享單車平臺ofo被匿名社交平臺上的用戶爆料稱存在吃回扣和吃空餉等問題,對此,ofo官方很快就發出聲明回應,表示自2016年就設立了風控部,邀請了多位專業人士任職,相較于沒頭沒腦的所謂爆料,歡迎善意的監督和建議,更加張開懷抱歡迎實名舉報,同時還公布了舉報渠道郵箱。
和ofo官方聲明的有理有據不卑不亢相比,該匿名社交平的臺所謂的爆料實質上語焉、身份均不詳,缺乏具體時間、地點、人物,和捕風捉影乃至造謠言論無異。更有意思的是,ofo小黃車作為無樁共享單車的原創者,如今更是全球最大的共享單車平臺。
從整個產業生態來看,在和飛鴿、鳳凰、富士達等自行車制造品牌達成合作后,ofo小黃車已經整合了全球超50%的上游供應鏈,優勢地位明顯。在中游則是有螞蟻金服、華為、中國電信、北斗導航等一系列技術支持,持續不斷的革新產品設計和用戶體驗。在下游則更不必說,根據數據監測機構TrustData最新發布的《2017年Q1中國共享單車行業用戶監測報告》顯示,自去年9月進入城市市場以來,ofo連續7個月月活環比增速碾壓式領先行業第二名摩拜,其中今年3月份的環比增速更是摩拜的兩倍之多,行業其他玩家則更加難以望其項背。
而除了在市場占有率、城市覆蓋數、單車連接數、用戶滿意度等多個關鍵數據方面領跑行業之外,ofo創始人兼CEO戴威在4月19日,ofo與全球最大自行車質造品牌富士達戰略合作的新聞發布會上曾透露,ofo目前每日收入近千萬元,收入全部來自分時租賃的租金,明年將實現全面盈利。
也就是說,當前ofo的財務模型非常健康,相較某些深陷造車重成本和高押金泥潭無法自拔的友商,ofo在商業模式方面也已實現了遙遙領先,而在ofo持續領跑行業,運營蒸蒸日上的今天,一些落后的競爭對手不反思自己的問題,反而妄圖通過造謠抹黑ofo企業名譽,進行不正當競爭的行為,也就不足為奇了。
無論如何,在多輪融資之后,ofo在現金流方面還有充裕的十幾億資金,更已經進軍全球4個國家的100座城市,在城市覆蓋數方面是行業第二到第十名的總和,更已經為全球用戶提供了近10億次短途出行服務,而對共享單車行業的其他玩家來說,做好自家的產品和服務,提升用戶體驗和用戶忠誠度才是通往成功的唯一正道,對于吃瓜群眾們來說,小黃車一切都好,如果想要支持小黃車,相較聽信捕風捉影的謠言再以訛傳訛,還不如多多使用小黃車騎行來的更直接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