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沿著依山傍湖的綠道來到武漢東湖風景區大李村,一幢幢錯落有致的民宿隱于湖光山色間。大李村是武漢“網紅文創村”,來自臺灣的設計師徐志宏就是其中一間民宿的主人。
“我希望以這間民宿為‘橋’,助力非遺文化傳承及兩岸青年文化交流。”徐志宏13日接受采訪時表示。
圖為徐志宏和妻子 武一力 攝
2014年,徐志宏來武漢出差。工作之余,他游訪了江灘、東湖、戶部巷。雖離家千里,但這座陌生的城市令他心生歸屬感。“武漢的大江大湖,讓我想到了家鄉的大海和山。”徐志宏當即決定來到武漢發展,不久后與一位本地姑娘相愛,成了武漢女婿。
2019年初,他與同為設計師的妻子商量開一家民宿。在武漢市臺辦和東湖風景區管委會的幫助下,夫妻倆在武漢東湖大李村租下一套2000平方米小洋房,耗時8個月改造裝修成民宿,取名為“那間房子”,包含公共活動區域、瑜伽室、燒烤區和11間住房等,在落地窗和綠植的裝點下顯得格外“小清新”。民宿毗鄰東湖磨山景區,與梅園、櫻園相鄰,很受市民游客歡迎。
圖為徐志宏正在打理民宿 武一力 攝
近年來,武漢東湖風景區持續優化大李村綜合環境、基礎設施,越來越多民宿和文創產業入駐,其中不乏非遺和民間手工藝術品項目。漆器、拼布、魯班鎖藝、拓片、鄂派紫砂……一件件非物質文化遺產及手工藝術品精美絕倫。但有些非遺傳承人年歲已老,傳統技藝因紛繁復雜,后繼無人。
圖為徐志宏在武漢大李村經營的民宿 武一力 攝
數據顯示,大李村有非遺及文創企業40余家,匯聚了大量手工匠人,已形成一定規模的品牌和知名度。徐志宏決定將民宿打造成非遺文創發展平臺,在民宿內開設“非遺課堂”,邀請大李村的非遺傳承人及民間手工匠人授課,傳授傳統技藝。他還與幾所高校達成合作,為大學生提供學習文創制作和非遺技藝的“校外實訓基地”。在民宿內,陶器、拓片等手工藝品隨處可見。
徐志宏表示,臺灣的文創產業也十分繁盛,涵蓋書店、咖啡館、民宿等多個品類,無論是大陸還是臺灣,非遺和文創產品都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接下來,計劃把民宿打造成弘揚非遺和兩岸青年文化交流的平臺,邀請臺灣年輕人來武漢參觀,讓非遺‘活’起來。”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