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在中國美術館、國家博物館、中央黨史館的《高峽平湖圖》
一幅同一題材的《高峽平湖圖》山水畫,先后應邀重畫三次,作為重要藏品分別收藏于中國美術館、國家博物館、中共中央黨史館,這在美術史上也極其罕見。以畫為體,以史為魂。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近期推出的獻禮建黨百年《美術經典中的黨史》100件重磅作品中,湖北畫家施江城、張軍合作創作的全景式表現三峽大壩的《高峽平湖圖》山水畫作品入選。這是繼該作品被中國美術館、國家博物館收藏之后,再一次被中共中央黨史館作為重要藏品收藏。
三峽大壩的建設是中華民族革命先賢們的夢想,是新中國在黨的領導下舉世矚目的宏偉工程,是中國共產黨100年來波瀾壯闊的光輝歷程中一項偉大建設成就。著名畫家施江城和張軍以畫為體,以史為魂,融時代宏偉工程題材和中國傳統筆墨藝術之美于一體,用中國畫形式記錄了這個夢想的實現。
2021年7 月《高峽平湖圖》
在國家博物館展出《高峽平湖圖》以開闊的構圖和壯闊景象,把聳峙的山岳與澎湃的江流,宏偉的時代工程與壯麗的江山圖景渾然一體,全景式反映了三峽大壩的雄偉壯麗景觀。其作品大氣奔放,氣勢恢宏,壯美雄偉,洋溢著一種時代精神氣概,是近年來中國巨幅山水畫作中少有的藝術精品之作。如果說人民大會堂懸掛的由傅抱石、關山月合畫的《江山如此多嬌》是上世紀60年代山水畫的代表作,那么《高峽平湖圖》則是新世紀山水畫的代表作。
施江城、張軍在合作創作《高峽平湖圖》
這幅獨具傳統山水畫韻味,又充滿時代氣息經典之作,不僅匠心獨運地將雄偉的三峽大壩置身于壯美奇秀的山水之間,展現出祖國山河的壯麗景色,更是以畫為體,以史為魂,充分體現出新中國氣勢如虹的建設成就。時代賦予了《高峽平湖圖》這幅山水作品非比尋常的意義和地位,同一題材的《高峽平湖圖》先后應邀重畫三次,作為重要藏品分別收藏于中國美術館、國家博物館、中共中央黨史館,這在美術史上也極其罕見。
施江城、張軍在《高峽平湖圖》前合影
《高峽平湖圖》的作者施江城、張軍,一位祖籍在江蘇武進,一位出生于江蘇南京,二人均是在湖北學習與成長,是浸潤著楚山楚水成長起來的藝術名家。施江城以畫長江三峽聞名中外,張軍以畫武當山水而形成自己獨特筆墨語言而備受美術界關注。他們長期生活在湖北,對楚文化有著深切的感受和摯誠的熱愛,因而在湖北乃至全國都取得傲人的創作成果而揚名國內外。在合作創作這幅《高峽平湖圖》作品時,可以說是珠聯璧合、各揮所長,憑借著精湛的畫技讓三峽大壩這個偉大工程在他們的畫中得到充分體現,同時,也將長江山水推向一個新的藝術高度。
施江城、張軍合作創作的《高峽平湖圖》640X270cm
著名畫家 施江城
1946年出生于上海,祖籍江蘇武進。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文化部中國畫學會常務理事,湖北省中國畫學會會長,文化部中國國際書畫研究會理事,中央文史館書畫院研究員,湖北省文史館館員,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藝術創作院藝委會主任,中國人民大學特聘教授,武漢理工大學特聘教授,湖北書畫院院士。
著名畫家 張 軍
又名末子,當代山水畫家,1950年生于南京,師從周韶華先生,后就讀于湖北美術學院。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畫學會理事,湖北省中國畫學會常務副會長,湖北省美術家協會理事,武漢市文史館館員,湖北書畫院副院長。曾任湖北省美術院美術館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