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風的危害不僅在于它是急性的腦血液循環障礙性疾病,更因起病突然沒有及時采取急救措施,而延誤了最佳治療時間,造成永久性腦功能障礙,并嚴重威脅生命。“在很多人看來,只有高血壓才可能誘發腦卒中,其實房顫同樣需要重視。”廣東省人民醫院副院長、廣東省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長吳書林教授指出。這樣看來,中風發病因素并不單純、突發又比較緊急,但在這場風暴到來前,超八成中風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先兆。
據日媒報道,日本千葉大學與東京大學等研究團隊,日前發表了一項調查結果稱,平時不茍言笑之人比笑口常開的人,患上腦中風的幾率高出1.6倍。除此之外,還有哪些中風征兆是被我們忽視的?仔細觀察下面這15大中風征兆,及早預防你就可以躲過一劫!
中風(供圖/網絡)
征兆一、哈欠連綿
人在疲倦、睡眠不足等情況下打哈欠是正常的,這是因為哈欠的深呼吸增加了氧氣的吸入,可使人的疲勞暫時減輕。如果沒有以上原因存在的情況下,哈欠連天,這可能是由于腦動脈硬化日趨嚴重,管腔愈來愈窄,引起腦組織慢性缺血缺氧加重。特別是呼吸中樞缺氧時,會引起哈欠反射。
據臨床報告,多在缺血性中風發作前5-10天內,頻頻打哈欠者可達80%左右,是重要的報警信號。中老年人,特別是患高血壓、腦動脈硬化者,由于動脈粥樣硬化,管腔變窄,血管壁彈性降低,致使流向大腦的血液量減少,而大腦對氧氣十分敏感,僅占體重2%左右的大腦,卻消耗全身需氧量的25%左右,因此,當大腦缺血缺氧時,即引起哈欠頻頻。
同時,打哈欠還可使胸腔內壓力下降,上下腔靜脈回流心臟的血量增多,心臟的輸出血量增多,腦細胞的供血能力得到改善。但這種改善是暫時的,因此,頻頻哈欠常預示缺血性腦中風可能在近期發生。
征兆二、口齒不清、說話困難、流口水或失語
腦供血不足使掌管人體運動功能的神經失靈,常見癥狀之一是突然說話不靈或吐字不清,甚至不會說話,但持續時間短,最長不超過24小時,應引起重視;
突然出現說話困難,或聽不懂別人的話,這是由于大腦皮層供血不足,影響了語言中樞,導致說話等功能受到影響。
可以讓病人說一句簡單的話,看是否連貫,若出現口齒不清或失語等情況就要引起注意。據臨床觀察,少數中風患者早期可能出現喝水或進食時偶爾嗆咳,這是因為腦缺血引起吞咽神經核受損,導致咽部感覺喪失,使食物或水誤入氣管所致。研究表明,這種麻痹很可能是中風的先兆,若及早給予腦血管擴張藥及溶栓藥,不僅有利于治療吞咽麻痹,還可能預防中風猝發。因為通常情況下,部分中風的患者會出現吞咽反射障礙。
曾在電影《屈原》中扮演屈原和在電視劇《雷雨》中飾周樸園的香港著名藝人鮑方,在廣西拍電視連續劇《茶是故鄉濃》時突然中風入院。他的女兒鮑起靜說,醫生早就說其父的嘴有問題,說話不利索、流口水,已有中風跡象,一直讓他服藥,沒想到竟會突然中風。
征兆三、單眼一過性黑朦
單眼一過性黑朦是頸內動脈系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重要類型。盡管在單眼一過性黑朦后發生中風的風險比在半球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后要低,但仍是頸動脈狹窄的表現和缺血性中風發生的重要先兆。
征兆四、視物模糊
即表現為短暫性視力障礙或視野缺損,多在1小時內自行恢復。科蒂對出現短暫視力障礙的10例病人進行了眼底檢查和腦血流量測定,發現其中有3例視網膜中心動脈閉塞,7例為視網膜分支動脈閉塞。
征兆五、眩暈
突然自覺頭暈目眩,周圍物件都在旋轉,這是由于小腦供血不足、影響其平衡功能,俗稱“小中風”。上述預兆可能是暫時的,幾秒鐘后便恢復常態,也可能反復發作,或逐漸加重。應及早去醫院請醫生診治,防止中風發生。
征兆六、剃刀落地
是指自己持刀刮胡子時,頭轉向一側,突然感覺手臂無力,剃刀落地,1-2分鐘后完全恢復。這是由于轉頭扭頸時,引起已經硬化的頸動脈扭曲,加重了狹窄,導致了顱腦供血不足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