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的5月18日是血管健康日,旨在呼吁人們重視血管健康,警惕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從評估血管年齡、檢測膽固醇開始,讓血管更年輕。今年的主題是“管好膽固醇,對心梗腦梗說不”。膽固醇是心梗、腦梗最主要的危險因素,因此,我們要積極、及早的實施干預措施,保護血管健康。
在血管健康日到來之際,為您邀請了河北省人民醫院副院長、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內科醫師分會常委、中國醫師協會高血壓專委會常委、中華醫學會老年醫學分會委員、中國高血壓聯盟理事郭藝芳教授,與您一起聊聊膽固醇與血管健康之間的利弊關系。
鳳凰健康調查數據截圖
在血管健康日當天,做了一期“膽固醇是吃出來的嗎?”的全民調查,截止到5月18日20時,在線參與的5367位網友中,59.74%的朋友清楚的知道自己膽固醇的數值,卻因為是在體檢時查出膽固醇在不正常的范圍內;68.51%的網友認為膽固醇是吃出來的,只要控制飲食就可以避免高膽固醇的出現;在面對關于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最好辦法時,51.65% 的網友首選運動,緊隨其后的是36.98%的網友選擇了控制飲食;84.40%的網友都可以清楚的認識膽固醇不再是老年人才該擔心的問題,同樣需要引起我們青年人的關注。
一問醫答(Q鳳凰健康,A郭教授)
Q居民膳食指南推出膽固醇不再受限是否影響膽固醇的防控?
A.我國新的膳食指南取消飲食膽固醇攝入上限,并不意味著膽固醇無害。高膽固醇血癥對心血管系統的危害已經過大量流行病學研究與臨床研究證實。因為循環中膽固醇水平的來源有兩個,80%左右由肝臟合成,其余部分由飲食攝入,飲食攝入膽固醇總量對于循環膽固醇水平影響較小。更重要的是,肝臟合成膽固醇的量與腸道吸收膽固醇的量處于動態平衡狀態下,腸道吸收增多肝臟合成則減少,反之亦然。所以我國膳食指南所作的這一修訂是合理的。但是,除禽蛋外,高膽固醇飲食往往伴隨著高熱量攝入,熱量過剩對心血管系統的危害是顯而易見的,因此取消飲食膽固醇上限并不意味著可以大吃大喝。
在這次指南修訂中對膳食膽固醇的上限標準沒有做出明確的設定,但卻強調了膳食里飽和脂肪酸的控制,我們攝入的飽和脂肪酸提供的能量不超過總能量的10%。
Q.膽固醇過高或過低對生活有哪些影響?
鳳凰健康調查數據顯示:在參與的5367位網友中,59.74%的朋友膽固醇均不在正常的數值范圍(正常值2.4--5.5mmol/L)內。仍有13.81%位網友缺乏體檢意識,沒有對膽固醇進行檢測。
A.膽固醇是人體內很重要的化學成分之一,在膽汁合成、多種激素形成以及組織器官發育和修復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膽固醇并不是越低越好。但膽固醇增高是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主要因素,是心血管疾病發生發展的核心機制,所以膽固醇水平過高對心血管系統具有顯著危害。對于心血管病中高危人群,應該通過生活方式干預甚至藥物治療將膽固醇控制在相對較低水平。
Q.膽固醇是吃出來的嗎?什么因素導致膽固醇超標或不足?
鳳凰健康調查數據顯示:68.51%的網友認為膽固醇是吃出來的,只要合理的控制飲食就可以避免高膽固醇;12.69%的網友并不清楚膽固醇的形成因素。
A.飲食中膽固醇攝入量可以對循環膽固醇水平產生一定影響,但高膽固醇血癥不僅僅是吃出來的。循環膽固醇水平受多重因素影響,包括肝臟合成膽固醇的能力與飲食中膽固醇攝入量。遺傳因素也是決定膽固醇水平的重要機制之一。
Q.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鳳凰健康調查數據顯示:在運動鍛煉、控制飲食、藥物治療等降低血液中膽固醇數值的方法中,51.65%的網友首選運動鍛煉,38.98%網友選擇控制飲食來降低膽固醇含量。
A.對于多數人來講,降低膽固醇水平的最佳方法是合理飲食與適量運動。但對于心血管病中高危人群以及已經發生心血管病的人群,單純的生活方式干預往往不能起到理想的效果,此時需要應用他汀類藥物等降膽固醇藥治療。
Q.如何判斷血管是否健康?
鳳凰健康調查數據顯示:84.40%的網友都認同膽固醇不再是老年病,有年輕化的發展趨勢,因此年輕人也要清楚的了解自己的膽固醇指標。
A.雖然目前有一些檢查設備(如動脈功能檢測儀、動脈超聲等)能夠幫助發現早期動脈粥樣硬化病變,但通過這些措施篩查早期動脈病變并以此為基礎制定治療策略對于患者遠期預后的影響尚存爭議。全面細致的臨床評估仍然是了解血管健康狀況的主要手段。
Q.如何護好血管?預防心梗、腦梗的措施有哪些?
A.血管健康是預防和改善心血管健康的基礎,因此守護血管健康是至關重要的。
預防血管病變、維護血管健康的主要措施包括非藥物與藥物治療。
非藥物治療措施就是生活方式干預,包括合理飲食、增加運動。控制體重、緩解精神緊張、戒煙限酒等。
藥物治療主要指降膽固醇藥物的使用。對于并存高血壓、糖尿病的患者,還應積極合理地應用降壓藥物與降糖藥物,部分中高?;颊哌€應接受抗血小板藥物治療。通過這些措施,能夠顯著降低心肌梗死、腦梗死等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