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4月14日,中國醫師協會心臟重癥專業委員會在北京召開成立大會。來自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的80余名委員參加本次會議,大會由中國醫師協會會員部副主任沈根興主持。

中國醫師協會高峰顧問
為心臟重癥專委會主任委員張海濤頒發聘書
選舉工作按《中國醫師協會章程》和《中國醫師協會二級機構管理規定》等相關規定實施,94名專家經民主程序推舉為第一屆委員會委員。會議選舉產生30位常委和7位副會長。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張海濤教授當選第一屆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李曉東教授、泰達國際心血管病醫院劉志剛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張松教授、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張靜教授、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陳玉國教授、解放軍總醫院周飛虎教授、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趙榮教授當選副主任委員;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晁彥公教授為總干事。

中國醫師協會高峰顧問講話
中國醫師協會高峰顧問出席成立大會并發表講話,他表示,心臟重癥專業委員會的成立意義重大,中國醫師協會將積極支持心臟重癥專業委員會的發展,做好行業管理。相信在張海濤主任委員的領導下,心臟重癥學科將會獲得長足發展,為中國心血管防治水平的有效提高作出貢獻,為實現美麗中國、健康中國添磚加瓦。

張海濤主任委員作就職發言
張海濤主任委員在就職發言中表示,心血管病死亡占居民疾病死亡構成40%以上,居疾病譜首位,心臟重癥是心血管病致死的主要因素。做好心臟重癥學科的建設,將為我國心血管防治水平的提升、死亡率的降低起到積極作用。未來,心臟重癥專業委員會將在醫師協會的領導下,不斷深化理論體系建設,致力于心臟重癥學科的人才培養,強化組織和團隊建設,加強專家共識建設,不斷規范心臟重癥的診療。心臟重癥在我國發展極為不平衡,省級醫院具有較高的診療水平,但是床位遠遠不足;基層患者眾多,但基層診療能力有限,導致患者大量向大醫院集中,造成醫療資源的馬太效應。未來,心臟重癥專業委員會在規范心臟重癥診療的基礎上,將發展重點放在基層,加強基層的人才隊伍建設,并通過專病醫聯體的建設,實現基層診療能力的提升以及醫療資源的有效分配。

中國醫師協會高峰顧問為心臟重癥專委會副主任委員
頒發聘書
成立大會后,心臟重癥專業委員會總干事晁彥公教授主持召開了心臟重癥高峰論壇,上海交通大學附屬新華醫院張松教授、泰達國際心血管病醫院劉志剛教授、阜外華中醫院張靜教授就心臟重癥藥物治療的進展、機械輔助治療的進展及心臟重癥區域聯盟的模式及經驗作了深入交流。

中國醫師協會心臟重癥專委會合影
(中國醫師協會心臟重癥專業委員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