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買東西充一萬送一萬,分期返還”“3000元油卡任性購,現僅需2000元”……這些看似誘人的廣告吸引著不少消費者參與其中,實際上背后卻是不法分子設下的金融騙局。
近年來,有不少打著“互聯網+”“金融創新”旗號,在居民日常消費和投資中蠱惑人心的涉眾型金融犯罪,讓人防不勝防。近年來,各種涉大眾生活日常的金融詐騙案件也頻頻曝光,目前滲入生活日常的金融騙局,福州漢唐中匯總結了主要五大類別。
騙局1:以消費返現為幌子的金融詐騙
此類模式的主要特征是通過互聯網第三方平臺介入商家和消費者的交易過程,許諾在平臺的消費額度部分返回,或通過現金消費送等額積分等形式,誘導消費者注冊會員消費和商家加盟平臺回流貨款。
警方偵破的典型案件包括萬家購物案和百家和購物案。其中,萬家購物案被定性為傳銷,百家和購物案被定性為非法集資。
以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網絡傳銷案萬家購物案為例。其模式就是以“萬家購物”等返利網站和“百業聯盟”加盟店網絡為平臺,打著“滿500返500”“滿1000返1000”等幌子,以超高額返利誘使他人發展會員,并推出了“六代計酬”的等級計酬機制。
僅兩年時間,萬家購物從注冊資本十余萬元網絡代購商發展到日交易額3億元電子商務巨頭。截至案發,萬家購物發展各級會員兩百余萬人,遍布全國31個省(區、市)的2300多個縣(市);累計形成待分配分紅返利的債務240.45億元。
以消費返現為名義的金融騙局,本質是“以新養舊”的龐氏騙局。很多投資人就是沖著“消費返現”的好處去投資,平臺拿新會員的錢返還給老會員,只要新會員源源不斷,騙局就不會終結。由于這種模式大多設立了不同層級的合伙人、代理人,他們能從營業額中抽取提成,巨大的二次分配很快就會造成平臺資金鏈斷裂、最終崩盤。
騙局2:假借公益名義的金融傳銷
此類騙局典型案例為2016年8月成立的“人人公益”全返平臺。其宣稱涵蓋衣食住行、教育、醫療、旅游、娛樂等各大消費領域,對外鼓吹“在這個平臺的運轉下,加入進來的商家、消費者、以及平臺自身都可以賺到錢,三方達到共贏”“與某公益基金達成了合作平臺,要在5年內捐建一百所希望小學”等等。而經過警方調查,人人公益的運作模式其實是一種新型的傳銷,與傳統傳銷有所區別的是,犯罪行為在網上進行,并且沒有實物交易。
今年3月底,該平臺的組織者深圳人人優益公司18名犯罪嫌疑人被警方一舉抓獲,其中13人已批準逮捕。據相關辦案人員介紹,至案發時,“人人公益”全返平臺已發展商戶5267戶,消費者48505人,涉及全國26個省份,累計流入平臺資金高達10多億元。
騙局3:以金融互助為名義的龐氏騙局
“金融互助社區”一般宣稱通過建立所謂“公平、公正、互惠、誠實的人助人金融平臺”,讓社會公眾通過資助別人從而得到更多人的幫助。常見的名目有:XX金融互助社區、XX金融互助平臺、XX金融互助理財、XX慈善金融互助平臺、XX金融互助投資、XX互助社區、XX財富互助平臺等等。被我國多次提示風險的“MMM金融互助社區”就是典型代表。
該類模式依托互聯網,通過網站、博客、微信、QQ等平臺公開宣傳,波及范圍廣。其大多宣稱投資門檻低、周期短、收益高。例如,免費注冊后,投資60元-6萬元,滿15天可提現,日收益1%,月收益30%,年收益23倍,無手續費。
此外,參與者發展他人加入,還可獲得推薦獎(下線投資額的10%)、管理獎(根據會員等級確定相應比例)等額外收益,發展人員無上限、返利無上限。早在20多年前,該類模式已被定性為世界上最大的龐氏騙局之一。
騙局4:網絡信息詐騙
該類騙局以植入木馬的網絡信息如以短信、鏈接、二維碼、郵件、QQ、微信等形式進行詐騙。
常見騙局有假冒他人微信、QQ號等詐騙;冒充銀行向受害人發送郵件、短信;虛構中獎信息向受害人發送中獎信息;以降價、獎勵等位誘餌,要求受害人掃二維碼成為會員等。
騙局5:偽P2P借貸
偽P2P借貸一般套用互聯網金融創新概念,設立所謂P2P網絡借貸平臺,以高利息為誘餌,采取虛構借款人及資金用途、發布虛假招標信息等手段吸收公眾資金,突然關閉網站或攜款潛逃。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