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患者因為頭痛頭暈等到醫院就診,做腦CT或核磁共振(MRI)檢查,結果是腔梗或者腦缺血灶,導致患者很緊張。很多患者錯誤地認為,腔梗就是腦梗了,擔心自己會得老年性癡呆。實際情況如何呢?
腔梗是腔隙性腦梗死的簡稱,是在腦動脈硬化的基礎上,腦深部白質及腦干穿通動脈病變和閉塞,導致缺血性微梗死,缺血、壞死和液化腦組織由吞噬細胞移走形成腔隙。腔梗病灶較小,直徑一般不超過15mm,多發生在腦深部,尤其是基底節區、丘腦和腦橋等部位。腦CT或MRI檢查都能發現腔梗病灶,但MRI檢查更準確。因為CT掃描技術的原因,出現誤差的機會較多,如病人存在腔梗,因CT分辨率有限可能發現不了;或是將腦血管周圍間隙等正常影像誤判為腔梗。
如果病人有一側肢體麻木無力或口齒不清、走路不穩等癥狀,結合CT或MRI上發現對應部位的腦腔隙病灶,就可以診斷為腔梗。對于那些沒有肢體麻木無力等癥狀,即使CT或MRI提示存在腔梗,嚴格來講,不是臨床意義上的腔梗,只是影像上發現有腔隙性病灶,可以不診斷為腔梗。
隨著年齡的增長,腔梗發病率明顯增加,年齡、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高脂血癥、動脈粥樣硬化、吸煙和飲酒等都是腔梗的危險因素。
腔梗雖然臨床上癥狀表現輕微,但是有腔梗的患者再發腦卒中的概率明顯增加。對于多發腔梗和關鍵部位(海馬、丘腦等)的腔梗,因為病灶累及和學習記憶相關的神經纖維,會出現血管性認知障礙。由于腔梗發病的隱匿性,特別是沒有明顯臨床癥狀者,所以常常被忽略,不被患者和醫務人員重視。對伴有頭痛、頭昏、眩暈、記憶力減退、反應遲鈍、視物不清、面部發麻等癥狀的中老年患者,應提高警惕,盡早到醫院做頭顱CT或MRI,以便早發現,早干預,早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