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頸肩痛與頸椎病,是臨床上常見的以頸部和/或肩、臂部疼痛為主要癥狀的癥候群,通常椎間盤退變是最常見的原因。要想知道深層的原因,必須了解頸椎的解剖圖:
頸椎有7個頸椎,6個椎間盤。第2-6頸椎的橫突有孔,稱為橫突孔,其間為椎動脈通過。當頸段脊柱不穩定,或椎體側方骨質增生時,可刺激椎動脈使其痙攣,繼發顱內缺血。
鉤椎關節(Luschka關節),能防止椎間盤向側后方突出,但當其退行性變而增生時,反可刺激側后方的椎動脈,或壓迫后方的頸神經根。
頸1-4 神經的前支組成頸叢,支配頸部肌肉、膈肌,及頸、枕、面部感覺。其后支形成頸后叢,①頸2后支發出的枕大神經與臨床關系較大,當受刺激時,可出現枕下肌痛,及同側頭皮感覺異常。
頸5胸1脊神經前支組成臂叢,其分支支配肩胛、肩、胸肌及上肢肌肉及皮膚。
頸脊柱沒有交感神經的節前纖維,而是從上胸段脊髓發出,并上升、換元后形成頸后交感神經節和鏈。
椎間孔的解剖:
椎間孔有一定大小,如果增生狹窄,可以壓迫神經根。
頸椎病分為神經根型、脊髓型、交感型、椎動脈型、混合型。 如果神經根功能障礙,具體表現為受累神經根的感覺、運動和反射功能的改變。有以下幾種類型:
C3神經根病:該神經根的皮節支配區位于頸后上部至枕骨和耳部水平,無單獨支配的肌群。易于和頭痛相混淆
C4神經根病:C4根型痛涉及頸根部向外至肩部內緣、向下至肩胛骨水平的區域。該神經根無單獨支配的肌群。
C5神經根病:C5支配頸根部至肩峰,并延續至上臂外側的皮膚區域。該神經根病易于肩部病變相混淆,三角肌主要由C5支配
C6神經根病:頸6痛從頸根部沿弘二頭肌、前臂橈側放射至手的背側及拇指,常伴有伸腕力弱,弘二頭肌反射減弱。
C7神經根病:典型臨床表現為沿肩后部、三角肌和前臂外側至食指、中指的放射性痛和麻木。弘三頭肌反射減弱。
C8神經根病:C8支配手的尺側,主要是環指和小指及前臂尺側,疼痛和麻木沿此路徑放射。C8主要支配手的小肌群、屈指深、淺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