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一位到海南旅游的女士感冒后乘飛機返回武漢后出現嚴重耳鳴癥狀,最后在武漢市中心醫院后湖院區耳鼻喉科被確診為中耳炎。耳鼻喉科醫生介紹,春節假期過后門診接診的中耳炎患者中不少都是感冒后坐飛機引起的“航空性中耳炎”。
32歲的周女士(化姓)春節期間和家人一起坐飛機到海南旅游,不慎患上感冒,盡管當時癥狀還有些重,但還是按原計劃坐飛機返回了武漢。然而,周女士回到家后就一直出現耳鳴的現象。一開始,周女士以為這是感冒還沒有完全好影響到了耳朵。然而,1月27日一早周女士就發現耳鳴卻越發嚴重了。隨后,她來到武漢市中心醫院后湖院區耳鼻喉科求診。
在門診,經耳鼻喉科副主任醫師賈敏檢查,診斷周女士患上了中耳炎。賈敏通過進一步和周女士溝通,分析病情后,判斷病因是由于她之前在感冒時乘坐了飛機引起。隨后,周女士在接受針對性藥物治療,耳鳴的癥狀鎖了明顯緩解。
“如今,人們乘坐飛機的頻率越來越高,這成了分泌性中耳炎(也叫航空性中耳炎)頻發的誘因。特別是患者如果正處于感冒期間,乘坐飛機更容易誘發中耳炎。感冒時,鼻腔內會有鼻涕分泌液,擤鼻涕時分泌液容易被壓入中耳內感染導致中耳炎。而感冒時坐飛機,由于高空負壓,會使原本咽鼓管堵塞更嚴重,造成中耳內負壓更大,造成空氣不能進入中耳,如該種情況持續較長時間就會引起中耳負壓的情況,繼而導致耳悶、自聽增強,有回音、耳鳴等,如病情繼續發展則會引起分泌性中耳炎。春節假期過后門診接診了不少中耳炎患者,其中很多都是感冒后坐飛機引起的‘航空性中耳炎’。”賈敏副主任醫師介紹。
武漢市中心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陳偉提醒,選擇乘坐飛機出游的市民一定要警惕“航空性中耳炎”,兒童尤其要注意。一旦出現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要及早治療,如果鼻涕比較多,擤鼻涕時最好采取一側擤的方法,千萬不要過分用力,以防鼻涕進入鼓室。當鼻堵、流涕等癥狀較重時,最好不要乘坐飛機。如果實在無法避免,在起飛和降落時注意做吞咽動作,能起到促進中耳腔壓力與外界平衡的作用。若感覺癥狀仍未消除,可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鼻子,閉緊嘴巴,用力呼氣,讓氣流沖開咽鼓管進入中耳腔。但在做這個動作之前,要保證鼻腔內清潔,沒有過多分泌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