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2日,記者從武漢市洪山區市場監管局獲悉,為全力推進武漢“洪山菜薹”團體標準制定,進一步提升武漢“洪山菜薹”品牌的美譽度,一直以來,該局都走在積極推動“洪山菜薹”標準化、規范化種植的路上,以實實在在的行動、認真務實的作風踐行著“我為群眾辦實事”的諾言。
專家團隊出謀劃策
據了解,“洪山菜薹”有1700多年的種植歷史,以其獨特的風味、純正的品質、豐富的營養成為武漢市洪山區特有的菜中珍品、湖北歷史傳統名菜,更成為人們餐桌上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早在2005年,武漢市洪山區農業局、武漢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洪山分局、武漢楚天洪山菜薹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就聯合起草了《“洪山菜薹”湖北省地方標準》,該標準對“洪山菜薹”原產地域保護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經過十幾年發展,“洪山菜薹”現有種植面積65000畝,菜農5萬多戶。但因大多都是農戶種植,其種植、育種等生產過程標準不一,生產出來的“洪山菜薹”產品質量也是參差不齊,市場秩序混亂。針對“洪山菜薹”品牌發展之路面臨的現實困境,如何提高品牌知名度,有效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洪山人一直在思考、在探索。
2019年,為積極推進武漢市國家標準化改革創新先行區創建工作,充分發揮標準引領創新驅動的支撐作用,在現代農業領域開展特色標準化活動,建立和完善“武漢農業”標準體系,剛剛組建成立的洪山區市場監管局決定委托農業標準化專家指導洪山菜薹產業協會開展“洪山菜薹”團體標準制定工作,進一步提升“洪山菜苔”品牌的美譽度。
為此,洪山區市場監管局標準化計量科工作人員和農業標準化專家對“洪山菜薹”生產基地進行實地走訪調研,并與洪山區菜薹產業協會進行探討,了解“洪山菜薹”的閉環種植育種流程和生長環境,針對現有的主要種植基地及相關技術進行分析,提出了制定“洪山菜薹”種苗繁育團體標準的工作思路。
實地走訪調研
在收集到的“洪山菜薹”種植范圍、產地環境要求、水質土質檢測、栽培技術等相關參數的基礎上,為確保數據來源的準確性,相關專家經過一年多時間實地調研和比對,于2021年2月5日,《洪山菜薹種苗繁育技術規程》正式發布,并于2021年2月8日起正式實施,該標準已在全國團體標準信息平臺發布。
農業標準化專家有關負責人表示,“洪山菜薹”種植生產等標準制定并頒布后,對“洪山菜薹”質量、安全、品質更有保障,不僅減少了市場上“洪山菜薹”魚目混珠現象,還有助于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更為重要的是,在種植“洪山菜薹”過程中,對環境更加友好,生產出來的“洪山菜薹”都是綠色食品,更有利于人體健康。另外,標準的種植生產方式,不僅提高了企業生產種植人員技術水平,還有力推動了農戶種植往更規范的方向發展。(記者胡毅、通訊員許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