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收益真是低,跑了幾家銀行,想找收益5%的理財產品都不容易。”因為年后才發年終獎,青山吳阿姨想找個收益高點的產品存起來,可比較了好幾家銀行的理財收益,都不太滿意。
理財分析師閆自杰表示,一月份的信貸投放讓市場普遍預期新一輪寬松政策來了。“所以銀行理財收益可能將進一步下滑,對于青睞銀行理財的投資者來說,適當提前布局、及時出手購買一些在售的高收益產品,比較明智。”
從數據來看,銀行理財產品平均收益在節前一周摸到4.22%“天花板”后,便開始掉頭向下。據銀率網數據庫統計,節后一周共有877款銀行理財產品發售。其中,人民幣非結構性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17%,較春節前一周下降0.06個百分點。
追求收益的同時,吳阿姨現在更注重安全性了。她現在選理財產品都選保本型的,“我幾個朋友年前買的一些理財公司的產品,錢沒拿回來的,所以我現在投資都要求保住本金,收益低點都可以”。
記者比較后發現,在各種理財產品中,保本類的理財產品收益率下滑更為厲害。數據顯示,保證收益理財產品上周平均預期收益率為3.47%,較節前一周下降0.15個百分點,而非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41%,較春節前一周下降0.03個百分點。
閆自杰認為,春節過后,資金緊張的局面有所緩解,尤其是1月份信貸投放量超出了市場的普遍預期,市場偏向于解讀為新一輪的寬松政策啟動。“對于銀行理財來說,貨幣政策繼續寬松,銀行理財收益可能進一步下滑,投資者可適當關注股份制銀行的理財產品,做到提前布局、及時出手購買一些在售的高收益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