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走進 黃石新港(物流)工業園區海口湖管理區堯治村茶葉加工廠,只見廠房里機器在高速運轉,茶農們正忙著加工今年的秋茶,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茶青一芽一葉18元1斤,一共9.6斤172.8元。”茶農劉大媽從山上茶園采完茶青,就急匆匆送到茶廠加工。她樂呵呵地說道?!艾F在下山就能交茶青,當天就有收入,每天都很有干勁。”
閑置資產變身廠房
堯治村山場資源豐富,近年來,村民相繼承包山場種植了白茶、黃茶、奶白茶等品種,現已進入豐采期。以前,每到采茶時,采好的茶葉只好送到鄰鎮鄰村白茶加工廠制茶,有的用自家簡陋設備進行茶葉初加工,制成干葉零星出售,茶葉質量參差不齊,價格不盡如人意。
建設茶葉加工廠迫在眉睫,“誰來建、哪里建、怎么建?”黃石新港(物流)工業園區??诤芾韰^堯治村黨支部書記陳前良在黨員群眾座談會上提出了這個問題。通過黃石新港(物流)工業園區財政金融局駐村工作隊和黨員群眾共同商討,引進在浙江創業人士費明金回鄉投資,成立了湖北羽金香茶業有限公司,利用原堯治小學閑置資產進行改造建設,購置機械12臺套,高標準建起了一座2000平方米的茶葉加工廠。
如今,采茶期從原來的清明前后,到全年采茶期7個月時間都可以加工,同時回收采摘周邊白茶采摘后的余葉,進行特殊工藝加工,使其生產成白茶、紅茶和綠茶各個品種,有效解決了茶葉加工與銷售難題,提升了茶產業的經濟效益,給村民增加了一條持續穩定增收新路子。
閑散村民變身茶廠工人
堯治村老大爺費自大說道:我這個年紀雖年齡大點,但身體還健康,外出務工沒人要,現在好了,可以在咱村的白茶加工廠上班,不僅離家近有收入,還能照顧孫子。該村通過“村委會+公司+農戶”合作經營,以種植—加工—銷售一條龍產業化經營模式,打造茶葉產業鏈,有效解決了本村閑散勞動力200多人就業,年人均增收2萬多元,村集體經濟實現增收3萬元。
個體經營變為租賃增收
“今年再也不要呆心靠天吃飯,怕茶葉市場行情不好賣不出好價錢了”,個體茶農柯細寶開心的說。以前,受氣候影響連續干旱,轄區茶葉受災較嚴重,又因茶葉市場、品質等因素,沒能賣出好價錢,個體茶農們心里產生了陰影,村二委組織公司與個體茶農簽訂租賃協議,通過“統一培育種植、統一回收加工、統一包裝銷售”的模式,由公司統一銷售,徹底消除了茶農的憂慮,變個體經營為租賃增收。(通訊員/徐大劍 編輯/王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