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8日下午2點,武漢紡織大學陽光校區4號教學樓外國語學院會議室迎來了一位特別嘉賓:入選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北京外國語大學的教授、博士生導師,《理解當代中國》(英語讀寫教程)副主編夏登山教授。夏登山教授此行應邀為指導和推進教育部關于《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多種語言版本進高校進教材進課堂(以下簡稱“三進”),對武漢紡織大學“理解當代中國”系列課程集體備課予以指導。
在進行集體備課前,夏登山教授在武漢紡織大學教務處副處長段鋼等陪同下來到外國語學院學生一站式服務中心,參觀了解“理解當代中國”第二課堂活動情況。
作為《理解當代中國》(英語讀寫教程)副主編,夏登山教授自2022年8月伊始,即展開了全國范圍有關教材使用、教學設計、教學實踐案例的調研、交流與指導。武漢紡織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理解當代中國閱讀與寫作》課程建設負責人譚燕保教授帶領課程團隊教師對夏登山教授親臨課程團隊的第四次集體備課指導表示了熱烈歡迎。
譚燕保教授首先介紹了武漢紡織大學“三進”工作的進展與建設成效,后以《理解當代中國閱讀與寫作》課程建設為實例,進行了課程設計與在線課程拍攝的總體匯報。隨后,吳志杰、王越、楊雪三位課程團隊成員結合各自負責的單元進行了展示交流。
夏登山教授對武漢紡織大學的“三進”工作及“理解當代中國閱讀與寫作”課程建設給予了高度評價,稱贊武漢紡織大學:落實反應快、執行力度大、推進層次豐富、成效逐步顯現且趨于向上、向好的勢頭。在三位教師說課結束后,夏登山教授對課程設計理念等給予了充分肯定:一是武漢紡織大學外國語學院《理解當代中國閱讀與寫作》課程的設計理念目前處于全國領先位置、具有突破傳統語言課程的建設思路;二是課程的頂層設計已具備成熟的體系:以閱讀為中心、以理解為基礎、以讀寫產出為導向,環環相扣,層層推進,既具備課程思政的育人格局,也緊扣了語言課程的人才培養宗旨;三是課程團隊具有非常強的凝聚力:多人參與建設的多主題課程,能夠保持理念一致、方向一致,實屬大團隊精神的展現。
從教材編寫者的角度,夏登山教授對課程的后期完善性建設給予了指導:一是“理解當代中國”系列教材的設計為響應國家對“有家國情懷、有全球視野”,能夠講好中國故事、參與全球競爭的高素質國際化外語人才的需求,課程團隊在課程設計中、教學理念中需強化這一教學目標,并在教學過程中落實這一目標,大力培養理解當代中國、講好中國故事的高素質外語人才,以推動中國更好走向世界,世界更好了解中國;二是“理解當代中國”系列教材旨在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系統融入外語類專業聽說讀寫譯等核心課程,幫助學生夯實外語基本功,掌握中國特色話語體系,提高用外語講好中國故事、用中國理論解讀中國實踐的能力,面對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思辨力是當今大學生不可或缺的能力,因而,教學團隊需牢記這一目標,在利用好教材的基礎上,通過各種教學活動的開展、各類教學方法的使用以及各種教學材料的展現,落實好育人育才根本任務。
《理解當代中國閱讀與寫作》課程建設負責人譚燕保教授對于夏登山教授的肯定表示了感謝,同時表示將會結合課程團隊的建設情況充分考慮他給予的課程后期完善性建設建議,實現課程建設目標與國家人才需求的融合,實現貫徹落實課程思政目標與語言人才培養目標的融合,實現培養有專業本領的人才與能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高素質外語人才的融合。
據悉,《理解當代中國閱讀與寫作》課程建設負責人譚燕保教授被邀請參加全國“理解當代中國”虛擬教研室活動,并做交流發言,這是對武漢紡織大學“三進”工作的充分肯定和鼓勵。(通訊員/吳志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