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頻道: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資訊
武漢紡織大學外國語學院“三下鄉”:一堂行走在荊楚大地的思政課
2023-09-05 11:12:25   來源:今日湖北

    長江滾滾,漢水悠悠。2023年6月底至8月,正值暑假,流金鑠石,武漢紡織大學外國語學院研“習”之路實踐團,以“外譯荊楚文化”為主題,立足湖北這片充滿文化底蘊和紅色記憶的土地,從青蔥校園到街頭巷尾,將社會調研與專業研究相結合,在觀察中思考,在行走中收獲,用好調查研究這個“傳家寶”,以青年的視角觀察問題,以青年的話語傳播思想,在調研和實踐中上好了一堂“行走在荊楚大地的思政課”。

探尋文化高地,感知荊楚魅力

    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們不僅要銘記那些輝煌的篇章,更要堅定探尋文化的深沉與發展。為傳承和弘揚荊楚文化,樹立文化自信,了解湖北悠久的人文歷史,實踐團先后來到了武漢市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荊楚紡織科技館)、武漢漢劇院、武漢楚劇院、紫陽漢劇博物館等地,開啟了一段探求根脈、追溯淵源的調研之旅。

1693883347519888.png

     從獨步天下的青銅鑄造,到精妙絕倫的絲織刺繡,再到巧奪天工的漆器制造;從天下第一劍“越王勾踐劍”,到“千古絕音”曾侯乙編鐘,再到飽含鄉土氣息的皮影戲,紙影的一起一落,唱詞的一仄一平,笙影之間,無不向同學們展露著數前年的荊楚文化底蘊和先輩們一絲不茍的技藝。實踐團成員認真觀察以前只能在新聞和圖片中看到的文物,仔細記錄每個展區的歷史文化背景和獨特文化故事,精細研讀每個展品的英文翻譯,將自身專業優勢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用大學生的視角探尋荊楚文化外譯現狀。

1693883369624742.png

    “實地參觀的過程令我深刻感受到荊楚這塊寶地孕育的鄉土人情,這比課堂上的教科書更直觀、更震撼,使我更加理解了國家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的深遠意義。身為語言專業的學生,只有在自身充分了解荊楚文化本身之后,才能幫助悠久文化的對內傳承和對外傳播。”2022級商務英語專業尹新璞說。實踐團成員們把視野聚焦在譯文上,乘著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東風,將藏品背后文化的學習作為此次翻譯的重要突破口。

1693883384339930.png

走進一線“討苦吃”,步履不停話成長

     調研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際,實踐團成員準確把握調查研究的科學原則,通過前期的文獻閱讀和資料整理,結合傳統文學、傳統戲劇、傳統音樂等領域,歸納了一批荊楚文化重點關鍵詞,確定了本次調研主題和實際工作開展的切入點。通過與本校十余名國際留學生進行預訪談,團隊充分認識到科學完善的訪談提綱和調查問卷對調研成果精準度、信效度的重要作用,并就調研對象及調研地點的的選取、調查問卷與訪談提綱的制定等問題進行了深入討論和反復修訂。經調研和商討,最終形成了針對非遺傳承人、在漢外籍留學生、文旅干部、荊楚非遺產業從業人員等四個主體的訪談提綱四份和涵蓋傳播及外譯現狀的調查問卷一份。實踐團成員利用網絡渠道,做好新條件、新形勢下的網絡交流互動,把線上和線下調研有機結合起來,確保調研工作走深走實。

1693883407284393.png

    “你接觸過哪些荊楚文化?”“您通過剛剛展示的英文翻譯能理解詞條本身的內涵嗎?”“您知道黃鶴樓用英語怎么說嗎?”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實踐團成員將思政小課堂融入社會大課堂,見實物,看實景,觀實跡,真調研,圍繞荊楚文化外譯和對外傳播這一關鍵話題,前往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華中師范大學、華中農業大學、中南民族大學、湖北大學、武漢科技大學、武漢體育學院、漢江師范學院、湖北省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等高校,光谷步行街、水果湖步行街、街道口等熱鬧街頭,針對荊楚文化在各年齡階段、文化層次、不同國籍、不同職業的人群中的傳播度、知曉度、認可度和滿意度等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問卷調查。武漢市漢劇院、荊楚紡織非遺館、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湖北省社會科學院、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依托武漢市豐富的文化資源,同學們通過個人講述、探訪專家學者、文旅干部等形式,細致調研,打破時間和空間的界限,用鏡頭語言記錄歷久彌新的文化符號。截至8月9日,調研團隊共回收調查問卷1500余份,實現了34個省市自治區全覆蓋,累計訪談受訪者100余人,整理訪談記錄10萬余字。

1693883419656968.png

     對于一群平均年齡只有20來歲的實踐隊員來說,這并非一件容易事兒。在隨機調查的過程中,天氣炎熱、語言不暢、屢遭拒絕、冷眼相待都是司空見慣的常態。這些擺在眼前的現實問題,需要師生們動腦筋一一去解決。“我們連夜熟悉訪談提綱,練習發音,修改、翻譯、背誦......只記得那段日子幾乎每天都是凌晨一點多睡、早上六點多起,但是,一個善意地微笑,一句溫暖的加油,一段有意義的對話,都能成為我們褪去疲憊的精神食糧,值得且有價值。”實踐團隊長商務英語專業大三學生姜軍和隊員開始轉換思維方式,采取“接地氣”的語言進行調研,展示提前打印好的詞條圖片增強內容的吸引力;互相對練口語發音,做多語種的“翻譯官”;針對有抵觸情緒的被訪者,實踐隊員們提前做了不少“功課”,先從他們感興趣的話題聊起,再一步步深入。“I'm a new comer in china for a month.I will invite all th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to come and take a look at Hubei culture and traditions.Because it's really interesting enough.I'm still in my path to discover all this culture.”受訪國際學生的反饋令同學們十分欣喜,所幸,一切付出和努力終有回報。

1693883432591869.png

     在一場場座談交流中,社會各界對加強荊楚文化國際傳播建言獻策。作為文化活動的主力軍,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向我們介紹了荊楚文化“走出去”的系列品牌活動和對外推廣渠道。湖北省社會科學院楚文化研究所副所長陳文化用“萬里茶道”“綠野仙蹤”“鳳凰”等傳統文化的象征代表為切入點,對荊楚文化的價值內涵和更符合“Z世代”需求的對外傳播進行了解讀。武漢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副院長、教授但海劍分享了楚文化翻譯的策略和原則:“我們在翻譯荊楚文化的時候,希望呈現出豐富的文化內涵,盡量地讓文化本身保持開放性,盡可能地包含解讀的多元性,這是一個大原則、大前提。”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葉洪光教授對外國語學院的同學們能夠關注荊楚文化和非遺的外譯表示贊賞,他說“希望外國語學院的同學們專心于此,專注于此,為荊楚文化的對外傳播貢獻自己的力量。”“我們要為人民而唱,為人民而作,為人民去演好戲,這是這個社會、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和擔當。我們的目的就是把家鄉的優秀文化弘揚出去,把我們漢劇的大旗扛起來”。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漢劇)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國家一級演員,姚長生早已將漢劇的傳承和發展作為自己的畢生使命。鄂東民間挑補繡傳承人李秋菊奶奶說“我們存在的價值就是為后世留下一件好的作品,留下文化發展的源頭活水。”

1693883447110770.png

    這,只是100余名訪談對象的縮影。通過與文化干部、專家學者、非遺傳承人、國際留學生的交流與探討,實踐團成員對所得一手資料進行整理、討論,真切感受到荊楚文化正在以積極、活潑、多元的方式融入大眾生活、走進國際視野,實踐團希望利用專業所學賦能荊楚文化的對內傳承與對外傳播。

賡續文化薪火,青年學生是主力軍 

     外語專業的學習不僅是聽、說、讀、寫等專業素養的提升,還需要將語言技能融入到其他領域中去,充分實現語言服務社會的價值。為了進一步展現外語學子在新時代新征程的歷史使命與擔當,研“習”之路實踐團將本次社會實踐的重點任務瞄準在“123”:

1693883471917840.png

   “1”是外譯了一批荊楚文化詞條。實踐團成員通過對調查問卷及訪談記錄的整理、歸納與分析,充分總結當下外譯詞條的合理性,結合民之所需、民之所向,在民間音樂、傳統戲曲、醫學和飲食等領域,外譯一批涉及黃梅戲、熱干面、李時珍、活字印刷術等百余個獨具荊楚文化特色的詞匯,旨在深入挖掘荊楚文化的價值內涵,對外展示更加多元、璀璨的文化形象。

   “2”是編印了兩個校本讀本——《“荊”彩盛夏 “譯”述青春:“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訪談錄》讀本和《“荊”彩盛夏 “譯”述青春:“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心得感悟合集冊》讀本。匯編成冊的兩個讀本記錄著一個驚才絕艷的楚文化,一部永續折騰的變革史,一批文藝工作者屢經摔打的成長經歷和生動個性,一群“95后”“00后”激昂英氣的文化自信,真實生動,未做雕飾。

    “3”是制作了三個系列短視頻。實踐團成員聚焦社會實踐的全過程、名勝古跡黃鶴樓、傳統戲曲漢劇這三個主題,收集視頻資料,用筆觸記載,用鏡頭記錄,用外語解說,將最富有荊楚味道的故事呈現給世界。據團隊指導老師介紹,荊楚詞條外譯視頻的呈現將做到系列化、常態化、制度化,確保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在實踐中堅定學生的文化自信。

1693883485878295.png

    “能夠用自己的所學去為文化的傳播奉獻微薄之力,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這次不尋常的暑假實踐經歷,被姜軍稱為“最有意義的暑假”。本科生趙羽是一名土生土長的武漢人,但這次調研,是她第一次從多個層面走近家鄉,“社會實踐是窗口,讓我們看見荊楚文化的璀璨光芒;社會實踐是畫卷,由青春力量共同繪就”。

1693883499473771.png

     外譯,僅僅只是對外傳播文化的一顆種子,要想讓荊楚文化海外飄香,需要每一個人的努力。只有以血緣、地緣、語緣為基礎,以親情、鄉情、友情為紐帶,真正的吸引更多的人扎進文化的沃土中,才能真正做到荊楚文化“火起來、走出去、亮起來”。此次社會實踐不是終點,而是起點。接下來,研“習”之路實踐團將繼續躬身實踐,專注于荊楚文化的翻譯與傳播,扎實做好東方文化融入全球文化的“傳聲筒”和“擴音器”,讓更多優秀傳統文化飛入尋常百姓家,聲播廣袤地球村。(通訊員/宋美琪 趙宇)


技術支持:湖北報網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網版權所有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国产曰批视频免费观看完,中文字幕无码人妻777网,欧美特黄激情视频一区一区
五月天激情婷婷婷久久 | 亚洲国产另类一区在线5 | 综合久久久久婷婷丁香五月 | 五月婷婷精品免费视频 | 日韩一级a毛大片在线电影 色七七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在线观看黄AⅤ免费观看 | 亚洲欧美人成网站在线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