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圍繞進一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鄉村綠色發展,沙市區觀音垱鎮金雞村立足資源優勢,精準規劃發力,全村上下團結一心,全力打造鄉村振興示范村。為助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做出應有貢獻,"民生沒有終點站,只有新起點”,接續脫貧攻堅成果,開啟鄉村振興新畫卷。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前提和基礎,實現村民增收致富是鄉村振興的關鍵。抓好這一“牛鼻子”,鄉村振興這盤棋才能走活。強化“產業發展力”,打造鄉村振興“主引擎”。推動“項目落地”精耕細作,搭建資源推廣平臺。2020年,從推動金雞村產業發展的角度出發,瞄準在市場上倍受歡迎陽光玫瑰葡萄種植,作為促進產業發展試點,本著帶動和解決村民就近就業的目的,在經過對陽光玫瑰葡萄種植多次考察調研后,村里創辦了金源生態種養殖園(合作社)。2022年八月份在全村的大力宣傳下,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葡萄由外地商販運往上海、杭州、福建等一線城市售賣。在鄉村振興的政策支持下,依托地勢和技術優勢,金源生態園將逐步發展成集葡萄種植、新品展示、田園采摘及寓教于樂相結合的葡萄種植園區,同時為把金雞村打造成旅游示范村做鋪墊。
建立鄉村特色項目供需對接機制,增強造血功能,把藏于田間地頭的“土資源”變為火爆市場的“暢銷品”。2021年10月,在金雞村黨支部的幾經輾轉和全村人民的支持下,沙市教育局金雞村中小學勞動實踐教育基地正式建成。在區教育局的倡導下,近40所中小學校的學生在基地開展“兩天一夜”的勞動實踐教育活動,目前已經設計農耕文化講座、農業科技知識普及、草編工藝撈魚摸蝦、種植蔬菜、田間除草及體驗農村風俗等三十門課程。學生的流動也助力了金雞村特色農產品的銷售。加強統籌規劃,推進鄉村產業串點連片整體提升,帶動鄉村經濟。打造鄉村農商文旅體融合產業帶,將傳統農耕文明的“文脈”轉化為現代創意文化的“金脈”,將一江碧水變為鄉村振興的“聚寶盆”。
牢記初心使命促增收。在家門口發展村集體經濟,讓農民就近就業創收,金源生態園合作社全年為農戶提供葡萄種植、采摘、包裝等就業崗位,促進農民增收;受益脫貧戶達二十余戶,極大調動了脫貧戶的就業積極性。同時勞動教育實踐基地也為金雞村村民增加了就業機會,項目的建成能調動脫貧戶的就業積極性,群眾思想也從“要我干”到“我能干”轉變了。
繪就“綠樹村邊,青山郭外”的山水圖——生態振興是支撐,鄉風文明是保障。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金雞村按照各級政府對鄉村進行人居環境的專項整治,明確要求:房前屋后要“掃干凈、碼整齊、拆通透、清溝渠、改旱廁、不亂倒、不亂晾”。金雞村還特地成立了人居環境整治領導小組,有專人專班負責,駐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全員參與,在五年中先后投入資金一百多萬。結合孫家臺孝德文化,我們將孫家合的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作為試點和樣板,目前己硬化了該臺門前瀝水池 3個,面積 7200平方米,鋪設人行道300 米,栽植桂花、銀杏等景觀樹木 600 余株,架設防腐木質護欄400 米,完善房屋立面的修繕和刷白工作,建立了全封閉式的污水管網排污系統,還為孫家臺村民統一定制安裝了曬衣架,本次集中整治人居環境行動中,我們還先后拆除牛圈11個,拆除違章車庫3個、違章雜物儲藏小屋 5間,進一步清理了溝渠,增補了部分綠化,極大地促進了孫家臺的人居環境凈化、亮化、美化,進一步改善和提升了孫家臺的人居環境,也為金雞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起到了引領和示范作用。(通訊員/陳雨涵 王強 尤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