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襄陽政府網消息】麥浪滾滾,一片金黃。聯合收割機穿梭其間,豐收的喜悅蕩漾在每一個人的臉上。截至5月底,老河口市夏收工作全部結束,預計夏糧總產將達3.84億斤,比上年增產6%。糧食種植面積達50.7萬畝,其中夏種玉米15萬畝,夏插水稻8萬畝,其他作物種植12萬畝。
該市強化工作機制,成立工作專班,層層建立領導包保責任制,加大巡查力度,確保“三夏”生產有序推進。該市市直相關部門加強機械調度,加強督辦指導,農業部門專班人員深入村組指導夏播作物種植,農機辦依托專業合作社建設2個水稻機插示范片,水利部門加強對損毀渠系的修復,全力服務“三夏”生產。
為抓好小麥、油菜夏糧夏油生產主導產業,該市加大對“三農”的補貼政策、提高補貼標準、增加補貼品種,擴大小麥面積1萬畝,實現面積增、單產增、總產增。小麥良種推廣面積較大,占95%以上,小麥田90%以上實現了配方施肥。該市還加大高產創建力度,夯實平衡增產基礎。小麥“一噴三防”工作實現全覆蓋,發放各類小麥殺菌劑、殺蟲劑、葉面肥共120萬袋,其中殺菌劑40萬袋、殺蟲劑40萬袋、葉面肥40萬袋。在此基礎上,全力做好綜合防控工作,最大限度控制小麥病蟲害,保證小麥增產增收。
自5月20日起,該市投入聯合收割機3600余臺,小麥機收水平達到90%以上。開辟綠色通道,通過農機化信息網實行跨區作業。組建應急機收作業隊,保障重點地區、特殊群體的小麥收獲,優先為種子田、高產攻關核心示范區、示范片收獲小麥。同時,該市開展幫扶活動,為困難戶、外出務工家庭搶收小麥。嚴格落實糧食最低收購政策,極大調動農民抓好農業生產、發展糧油棉的積極性。推廣科學田管,在已播種的玉米、棉花、水稻等作物田中,及時進行化學除草、病蟲防治。“三夏”期間,該市為實現“水田腐熟、旱地粉碎、綜合利用、一畝不燒”的目標,開展群防群控、以禁促用。從中小學生入手,開展“禁燒秸稈——爭當環保小衛士”活動,將秸稈禁燒通過學生有效傳遞給家長;從農機手入手,開展培訓教育,簽訂標準收割作業承諾書或責任狀,每天定時向其發送禁燒宣傳信息。各鄉鎮辦在農機上張貼政府通告、標語,讓農機車成為流動的禁燒宣傳車。構建市、鄉、村、農戶四級聯防聯控和網格化管理體系,逐級落實責任,入駐各鄉鎮、辦事處的10個督察組,及3000余名巡查員組建的89個巡查專班,強化監管執法,從嚴從重查處“第一把火”。同時,該市強化農機準入管理,對原有和新購的收割機械強制加裝切碎裝置,加強機械調度和作業標準督察力度。大力推廣秸稈堆腐還田、粉碎還田技術及生產沼氣、食用菌技術等綜合利用,設立秸稈禁燒專項獎補資金,投入300余萬元用于對農作物秸稈還田、收集一體化農機的引導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