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7日,第十三屆湖北·武漢臺灣周宜昌分會場宜臺文化創意產業合作推進會在宜昌城區舉行。市委副書記、市長馬旭明出席會議并致辭。市委常委、統戰部長、市總工會主席劉學甫主持會議。
馬旭明代表市委、市政府及宜昌人民,對臺灣嘉賓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他說,宜昌是巴楚文化發源地,誕生了屈原、王昭君等一批名垂青史的千古名人,留下了歐陽修等眾多文人雅士的足跡佳話,素有崇文尚學、求索創新的優良傳統。近年來,宜昌緊緊圍繞打造長江中上游區域性“文化產品制造中心、文化創意設計中心、文化融合發展示范中心”的目標,全面實施創新驅動,大力加強園區建設,積極培育市場主體,持續優化政策供給,推動了文化同經濟、創意成果同產業、文創項目同市場需求的有效對接。截至2015年底,宜昌經濟總量達到3400億元,穩居“中國百強城市”第55位、湖北省第2位。
馬旭明表示,中華文化是兩岸同胞的精神紐帶和共同財富。舉辦宜臺文創產業合作推進會,就是要以文化為紐帶、以創意為動力,進一步加強交流探討,謀劃未來發展,實現互利共贏,造福兩岸同胞。當前,宜昌正處于黃金發展期,既有交通區位、產業基礎、資源稟賦、創新人才等方面的優勢,又面臨長江經濟帶、湖北自貿區、三峽生態經濟合作區建設等一系列戰略機遇。我們熱忱歡迎臺灣各界人士到宜昌多走走、多看看,誠摯邀請廣大臺商投資宜昌、興業三峽。我們將進一步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為所有在宜臺商和創新創業人士提供優質服務,創造更好的發展條件。
會上,宜臺兩地專家學者,文創、青創代表圍繞文創產業在臺灣、宜昌的發展、未來及前景,兩地文創產業合作交流的契機和切入點作了深入交流。宜昌高新區、當陽市分別進行了宜昌市招商引資環境推介、當陽關公園文化項目的招商推介。同時還進行了3個工業項目、3個文創項目的簽約。簽約方將在文創設計研究、創意人才培養、消費市場培育、產業協同發展等方面進行交流合作,搭建多元化、多層次、多服務的平臺,促進宜臺兩地文化創意產業互惠互利,合作共贏。
文化為媒再續創意情緣
宜臺文創產業合作對接活動側記
“希望兩岸青年在文創產業方面,探索出既有深度且有廣度的合作模式。”11月17日,臺灣中華兩岸青年交流協會理事長、中國國民黨中常委曾文培在宜臺文創產業合作推進會上說。
當天,出席臺灣周宜昌分會場活動的臺灣嘉賓分組前往715文化創意產業園、清華科技園庫X咖啡、宜昌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開展文創產業合作對接、青年創新創業交流合作對接、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及骨干企業參觀考察活動。
走進715創意園,DIY模式、3D視覺、酒吧咖啡、書屋茶座、西餐小廚、創意工坊、715號船雕、曬道等創新氣息撲面而來。不少臺灣嘉賓稱贊715“頗有文藝范兒”,并拿出手機拍照留念。目前,該園區吸引了80多家文創企業入駐,形成了以創意設計、動漫游戲、影視演藝、工藝美術、電子商務、藝術培訓等為主導的創意文化長廊。原臺北市副市長、臺灣文創產業聯盟榮譽理事長李永萍對715創意園所體現出來的體驗經濟因素倍感欣喜,她說:“宜昌邁出了可喜的一步,715為宜昌文創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在對接活動上,臺灣文創專家為園區企業問診把脈。“園區必須注重文創氛圍的營造。”李永萍建議,園區可以通過打造開敞的空間,開展頻繁的活動,進行創意的裝飾等方式,聚集人群,吸引人流,從而形成一種文創的濃厚氛圍。她提醒,切勿把創意園做成文創者的集中辦公地。臺灣嘉賓李敏云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即以知名文創企業帶動其他企業的發展,注重入駐企業的多元化。
交流活動現場,創創社區運營總監薛宸瀚帶領大家玩起了“手機上的魔術”。在他的指揮下,大家用手機掃碼進入指定界面后,手機忽然被“隔空”控制,在主導者操作下自動進行瀏覽頁面、文案演示等活動。原來,這是薛宸瀚等青年文創團隊新近研發和設計的智能傳感系統,旨在通過“物聯網”理念,實現遠程隔空交互。
在清華科技園庫X咖啡眾創空間,嘉賓們參訪了星時達、沁古神農等企業,與青年創業者交流了創業經費來源、銷售渠道等問題。“宜昌的青創園,青年創業者干勁十足,創新創業氛圍濃厚,發展前景十分廣闊。”臺灣工商建設研究會兩岸文創交流委員會主委陳政宏希望兩岸青年加強交流,開創合作共贏新局面。
在宜昌高新區,生物醫藥、裝備制造、精細化工、現代服務業競相發展的產業集群讓參觀走訪的臺灣企業家代表倍感振奮。臺灣三福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蘇天寶剛在宜臺文化創意產業合作推進會上,與宜昌企業簽訂了系列合作協議。他表示:“宜昌是一座充滿活力和創新的城市,我們一定會在更廣范圍、更寬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共同發展、互利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