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繼2月17日晚間,繼聚美優品宣布收到來自陳歐、紅杉資本等遞交的私有化要約,就立即遭到不少輿論反對,并成為當當、人人網之后,又一起由中概股私有化引起的投資人集體維權事件。
在德豐杰正道風險投資公司合伙人李嵩波看來,中概股回歸A股仍將成為未來趨勢,但如此難看的回歸姿勢將嚴重損害中概股在投資者心中的信譽。
李嵩波稱:“聚美優品通過低價私有化的方式創造獲利空間,吃相太難看,退市姿勢太難看,我不希望年輕的創業者去模仿這個壞榜樣。”
事實上,中概股公司之所以容易產生管理層與小股東之間的矛盾,是因為美國股市允許雙層股權結構的存在。雙層股權結構即同股不同權,管理層手中的B類普通股投票權高于上市發行的A類普通股。這導致大股東可以利用手中少數股票控制公司更多的投票權,在一些重要公司的決策中忽略了小股東的聲音。
聚美股民曬單虧損百萬美元
坑爹原因:三折抄底被指套利
截止新浪科技發稿前,聚美優品的私有化要約定價已引發一百多名投資人集結維權,主要源于聚美優品在宣布私有化之前,股價持續走低,并在今年2月創下其上市以來的歷史最低價4.9美元,因此,盡管買方團拋出的私有化定價比最近10天均價高27%,但免于虧損的投資人寥寥無幾。
事實上,按照中概股私有化的慣例,3個月平均溢價要高出15%到30%,而聚美優品3個月收盤的均價是7.85美元。新浪科技在某維權群中看到,根據一位股民曬出的持倉截圖顯示,該投資人持股162190股,浮虧55.29%,虧損近125萬美金。
此外,回顧聚美優品上市以來的股價表現,多數時間的股價都在其私有化價格7美元以上。2014年5月聚美優品以每股22美元的發行價登陸,一度攀升至近38美元位置,2015年盡管一路狂跌,但谷底仍在8美元位置。
據新浪科技了解,目前已有部分海外華人股民通過網絡已向美國證監會投訴。
中概股漏洞致抄底退市案頻發
2015年以來提出私有化的中概股已有超過20家,這些私有化要約總金額已經超過了過去12年的總和,而去年上半年A股市場的火爆,更是吸引了大批中概股公司回歸國內,以期獲得更高的估值。
但2015年下半年A股市場的冷卻,仍然有公司相繼宣布退市,而在這一場全球股市低迷的氛圍下,以“抄底”價格私有化引發廣大中概股投資者不滿,而聚美優品這一次“三成”發行價的價格私有化無疑將這種不滿徹底引爆。
以下是一年來的幾次極具爭議的私有化公司:
坑爹原因:未召開財報電話會議
人人公司2015年9月15日收到私有化要約,私有化價格為4.2美元,而人人2011年赴美上市時的發行價為14美元。收到私有化要約后,人人公司部分股東發表公開信建議否決私有化。
股東認為人人股價的公允價值為6.72美元。高出私有化價格的60%,而且沒有在收到私有化要約前最后一次的財報后召開電話會議,股東無法通過分析師提問獲得公司詳細的財務信息。同時,人人也沒有聘請外部顧問評估其私有化要約。這封信公開指責CEO陳一舟和COO劉建以損害其他股東利益的方式套利。
坑爹原因:利用中美股市時間差
當當2015年7月9日收到私有化要約,私有化價格7.8美元,而當當2010年赴美上市發行價為16美元。收到私有化要約后,當當股東公開信指責CEO李國慶套利。
李國慶在7月9日提出私有化,而7月份恰恰是美國和中國股市動蕩時期。在之前的三天里,當當股價下跌了25%,創下年度新低,即使私有化價格有一定的溢出,但是仍然低于全年的平均股價。當當提出私有化前一年的平均股價高出私有化價格高出36.4%。在這一年里,低于私有化價格的只有3天,在這3天之外買入當當股票的股東均有損失。
此外,中國股市走向一般會帶動當晚美國開盤后的中概股價格,7月8日之前的A股股市下挫明顯影響了中概股走向,而7月9日A股上揚后,當當利用這種時間差“及時”提出了私有化,使得私有化價格恰恰處于年度最低點。
TIPS:圍觀美股投資人如何維權
在經歷了當當、人人以及聚美優品的低價私有化之后,中小股民的維權問題開始受到業界的關注。此次聚美優品的維權股民能采取的途徑也無非以下幾種:通過海外律師訴訟,或通過互聯網向美國證監會投訴,或集合散戶的力量投反對票,最后也是最無奈的方式也就只能集結在一起在聚美優品公司樓下靜立……
1、通過互聯網向美國證監會(SEC)投訴一法暫時來看是可行的,但是一旦聚美優品完成私有化退市,美國證監會就失去對聚美的管控約束;
2、集合散戶的力量投反對票在這里是不可行的,因為此法只適用于單層股權結構公司,而聚美優品是一家雙層股權公司,散戶的投票權重太低;
3、通過海外律師訴訟以達維權目的,這是因為美國建立了一套偏向于維護散戶利益的集體訴訟制度。
4、在美國,只要散戶們有合理理由懷疑上市公司存在問題,并能夠證明自己確有損失,就可以將上市公司告上法院。且任何一個散戶的訴訟請求獲得法院支持,同類受害者可自動獲得同樣訴訟請求。
5、美國集體訴訟制度厲害之處在于“舉證責任倒置”,由被告方或公司方舉證,如果上市公司拿不出反對原告質疑的證據,就可以被視為默認事實。這十分有利于普通投資者,畢竟投資者都是內幕消息的外部人,很難拿出有效的證據。
6、在訴訟費用方面,投資人在維權和打官司時可以不用花錢請律師,官司打贏之前不用支付費用,而代理律師和在打贏官司之后,從獲得賠償的金額中抽取30%左右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