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乙未年 丁亥月 甲辰日,帝都大雪,小米在國家會議中心發布新品。
條幅、大群粉絲、站成排的小米員工、演示產品的雷布斯,在發布會的前半段一切如常,還是小米范兒的。
但聽到到后半段,雷軍(微博)還沒講完的時候,我給小米內部的朋友發了如下這樣的私信:
原來雷布斯在發布會快結束的時候,奇峰突起,忽然來了一段情緒柔軟的演講,差點嚇我一跟頭,有點認不出來的意思(網上有標題說這是“小米最煽情的一次發布會”而且“雷軍哽咽了”,我倒沒聽到)。
雷軍講了很多妙語:
比如,他說,同事們直接把(紅米note3的)內部代號命名為霸道總裁。但如果把這四個字變成廣告詞,就有人問我了,說咱小米5怎么辦,難道要叫手機中的總書記嗎?
他說,過去的五年,是小米的五年,也是中國手機行業巨變的五年。有人說其中最大的變化,是手機業成功轉型娛樂業,表現形式就是沒完沒了的發布會,而且所有的發布會都有一個共同的主題,那就是閃閃發光的五個字:友商是傻逼,其中小米首先是傻逼。被大家議論也罷,嘲笑也好,無論如何,通過全中國友商們的共同努力,國產手機成了市場主流!
但更大的不同,是帶出了情懷,在演講中,他講了個故事:
上周四晚上,我們再次開會討論。那天晚上,雨雪交加,寒風刺骨。在小米樓下,我看到有四五個年輕人在用手機拍來拍去。看著他們急于要和小米logo合影的樣子,我想他們應該不是小米的員工。他們或者是路過,或者是遠道而來,為的只是來看小米一眼,和今天遠道而來的所有米粉們一樣,我想他們愛小米。那一剎那,我有點小沖動,很想邀請他們到我的辦公室去坐一坐,給他們倒杯熱茶……
在北京,小米的樓,還遠不夠高。
我在小米樓下看到的那幾個年輕人,如果真的是從千里之外遠道而來,置身真正的林立高樓間,在雨雪的夜晚,仰望國貿三期那樣的高度,他們會想到什么?他們所想的,是今晚到底住在哪里?住的地方會有暖氣嗎?還是,明天的面試,能不能通過?在擁擠二字已經不足以形容的北京的地鐵里,打開手機他們首先要找的,會是什么?
我無力想象。
我能肯定的,24年前,和他們一樣年輕的我,經過13個小時的火車顛簸,一個人從武漢來到了北京。那時的北京,還沒有什么高樓,但走在北京站廣場,就不由得四顧茫然。
我還能記起的,四五年前,我創辦小米后第一次去美國,走出舊金山機場,我想到的第一句話,是《北京人在紐約》電視劇里姜文說的:美國,我來了。
雷軍的這次演講給我的印象還是蠻深刻的,因為留下了很多畫面感。
比如他說大雪天在小米樓下合影的年輕人,我認為應該是真實的。
聽者還很容易聯想到,目睹此情此景,雷軍雖然沒說,但那一刻肯定是自豪和驕傲的,在那一刻,作為企業的小米,是成功的。
很遺憾雷軍為什么沒有真的邀請那些年輕人去辦公室坐一坐,倒一杯熱茶。
有人說喬布斯的每一個成功演講背后都有五十遍以上的練習,這樣的演講,雷布斯要練習多少遍?
但雷軍演講的方向是對的,在手機市場激烈演進到今天這個樣子,單靠曬參數、拼價格、調侃友商已經基本上黔驢技窮,老羅發明了玩情懷的,但他跑偏了,讓很多人感覺不真誠和裝逼,而雷軍這次,則把握的恰到好處。
情懷的背后,是2015年以來,無論雷軍,還是小米都在謀變,互聯網的幾板斧都已經在業內普及了,小米還憑什么笑傲江湖?
所以雷軍要給小米品牌賦予更高的意義,才有情懷,才有“新國貨”的說法。
才有這篇名為“我所有的向往”的演講。
不知道這會不會成為科技圈的一種流行,累死策劃部門的節奏。
兵法說,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敗。有情懷有向往沒產品不行,但有產品沒情懷沒向往,多半也只能是個平庸的公司。這不是玩虛的,而是公司做到一定程度所必須的。當然,如果從一開始就能把產品和理想一致,那就更牛掰了。
當年馬云(微博)去雅虎找投資,雅虎方面印象最深的就是馬云和所有創業者都不同,是一上來就談理想,結果馬云帶走了十億美元,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這就是典型的“取乎其上”。
小企業沒關系,有個強有力的領導人即可,但幾萬十幾萬人的大企業,如果想完美貫徹意圖,沒有企業文化沒有企業凝聚力則幾不可能。
企業家的理想,企業的理想,其實就是一個企業企業文化的原核,更早有理想的企業,一定會更早形成(健康的)企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