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1月,在浙江寧波舟山港梅山港區,一輛輛嶄新的國產汽車井然有序地駛入滾裝船中。這批國產汽車的目的地是馬來西亞。章勇濤攝(人民圖片)
日本京都街頭停放的中國比亞迪牌電動巴士。 新華社記者馬平攝
2019年1月7日,四川宜賓凱翼汽車奇瑞(宜賓)新能源汽車總裝車間,工程師正在為首批上市的凱翼X5新車作最后的準備。 莊歌爾攝(人民視覺)
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東北方向50公里處,是白俄羅斯吉利全散件汽車制造廠。 新華社記者張若玄攝
4月底,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在北京舉行。隨著論壇日期的臨近,全球對于“一帶一路”經貿合作的成果和前景更加關注。在“一帶一路”上,哪些行業實現了新的發展?哪些領域書寫了共贏佳話?相關國家和民眾得到了什么實惠?圍繞這些話題,本報從今天起推出“一帶一路共贏故事”系列報道,為您展現豐富多彩的“一帶一路”合作畫卷。
——編者
不久前,裝載著2602輛中國國產汽車的“維京海洋”號滾裝船,駛離位于寧波“一帶一路”建設綜合試驗區核心區的寧波舟山港梅西滾裝碼頭,前往馬來西亞和以色列。對寧波舟山港來說,這艘船的作業讓其首次完成外貿汽車滾裝出口超1萬輛;對中國汽車產業來說,則是駛向“一帶一路”廣闊市場的又一堅實步伐。
作為重要的消費品和交通工具,汽車在國際經貿合作中具有體量大、實用性強、效果直觀等特點。沿著“一帶一路”,中國汽車產業提品質、拓市場,形成了長城、吉利、奇瑞、長安、廣汽、比亞迪等一批具有獨特優勢的自主品牌,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歡迎。據不完全統計,中國汽車“走出去”海外產能已超過150萬輛。
精準把脈消費需求
——“沙特地表溫度常高達70攝氏度,我們的產品就根據特殊氣候、溫差做最嚴苛的試驗”
中國制造的汽車,靠什么贏得用戶?精準研究市場、滿足消費者的個性需求,是中國車企努力的方向,也得到了“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認同。
早在10多年前,敘利亞汽車商薩米爾就對一次車展上的奇瑞“風云”轎車“一見鐘情”。車展結束后,他一路追到安徽蕪湖,找到奇瑞汽車董事長兼總經理尹同躍,希望促成“風云”出口。二人在大街旁站著匆匆談了10分鐘,就這短短10分鐘,敲定了首批10輛奇瑞風云轎車出口敘利亞,拉開了奇瑞“走出去”的序幕。
“每進入一個海外市場前,我們都會深入研究當地的產業政策、市場情況、消費者行為習慣等,并進行相應的產品適應性開發。即使同一款奇瑞車,在國內、國外市場賣的配置和功能可能也有所區別。比如,中國消費者偏愛小排量渦輪增壓車型,而一些中東國家消費者偏愛大排量自然吸氣的車型。此外,像沙特這樣的地方,地表溫度常常高達攝氏70多度,我們的產品要根據當地特殊的氣候、溫差、路況環境和消費者個性需求等進行嚴苛的試驗,做適應性開發。”奇瑞汽車國際公司副總經理杜維強說。
如今,奇瑞控股集團旗下的奇瑞汽車、奇瑞商用車等多款產品,遠銷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和地區占到46個。奇瑞在“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銷量占到集團出口總量的80%,奇瑞也連續16年保持中國乘用車出口第一,累計出口超過140萬輛。
新能源車,是中國汽車產業的一塊閃亮招牌。2018年起,比亞迪海外市場新能源車發展進入快車道,在西班牙、瑞典、意大利、智利、巴西等國家的多個城市贏得訂單。其中,在哥倫比亞,比亞迪設計的電動車比美洲國家傳統柴油客車節約了60%的成本與75%的維護費用;在英國,比亞迪專門結合倫敦的城市特點打造具有輕量化車身、可利用夜間低谷電價充電、內飾配置具有服務性和舒適性等特點的雙層電動大巴。這些成果的背后,離不開比亞迪多年來在電池、電機、電控等新能源車全產業鏈核心技術上下的功夫。
實現本地化生產
——“汽車產業走出去,不僅僅是把產品賣出去,而是與全球合作伙伴聯合,通過協同與分享來占領制高點”
與普通商品不同,現代汽車制造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緊密合作。在“一帶一路”合作過程中,中國汽車企業注重在海外開展并購并進行本地化生產,從而降低成本、扎根當地、加深合作。
在英國、瑞典、比利時、白俄羅斯、馬來西亞等國,吉利控股集團建有世界一流的現代化汽車整車和動力總成制造工廠,擁有各類銷售網點超過4000家,產品銷售及服務網絡遍布世界各地。其中,吉利還在瑞典哥德堡、英國考文垂、西班牙巴塞羅那、美國加州、德國法蘭克福等地建有五大工程研發中心、五大設計造型中心體系,共有研發設計人員2萬多人。在海外布局的過程中,吉利汽車實現了與沃爾沃汽車、倫敦電動汽車、寶騰汽車的文化融合、人才融合、技術融合,協同效應正在發生聚變。
“以‘共商、共建、共享’為原則的‘一帶一路’倡議,實現了參與經濟體的普惠發展,而且形勢越來越好。21世紀,全球汽車產業面臨巨大的創新機遇,汽車企業單打獨斗很難贏得這場戰爭。我們必須與全球合作伙伴聯合,通過協同與分享來占領技術制高點。”吉利汽車集團副總裁楊學良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通過長期探索,吉利已經從當初單一產品貿易“走出去”的思維轉變為產品、技術、人才、標準與資本共同輸出的產業戰略布局。
在“一帶一路”市場上風生水起的還有具有中美合資背景的上汽通用五菱。在國內,上汽通用五菱MPV平臺產品“五菱宏光”和“寶駿730”常年蟬聯中國多用途汽車(MPV)排行榜前列,因此上汽通用五菱將目光投向了同為發展中國家且經濟增長態勢較好的印度尼西亞。
2015年8月,上汽通用五菱在印度尼西亞的工廠正式奠基動工,旨在打造包括供應鏈體系、制造體系、銷售服務體系的完整產業鏈。在產品生產方面,企業考慮到印尼地處熱帶、島嶼眾多、高溫高濕、空氣鹽度大等特點,對在印尼生產的產品進行了顯著的適應化提升。
上汽通用五菱在印尼設廠,不僅幫助企業自身打開了銷路,而且帶動了產業鏈上下游的相關企業一同“走出去”。據介紹,截至目前,已有16家國內供應商與五菱一道在印尼建廠開展國際化業務,主要涵蓋鋼材、鈑金、后橋、塑料件、空調等供應商。同時,印尼本地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也不斷加入上汽通用五菱的供應鏈體系,汽車產品本地化比例不斷提高。如今,經過近兩年的經營,上汽通用五菱印尼公司已建成93家覆蓋印尼各大中城市的銷售服務網點,擁有2萬余名客戶,并在2018年完成整車銷售約17000輛。
互利共贏的合作
——“因為吉利的投資,我才得以回到工廠繼續工作”
“走出去”所帶來的互利共贏也正在收獲海外民眾的廣泛認可。
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在英國,65歲的丹尼斯是倫敦出租車公司的退休員工,2017年7月公司正式更名為倫敦電動汽車公司后,丹尼斯被返聘。“因為吉利的投資我才得以回到工廠繼續工作。”說起新老板、新工廠和新產品,丹尼斯十分開心。而上汽通用五菱印尼的主機廠,直接帶動就業超過1000人,工業園區供應商帶動就業700余人,并帶動經銷商體系、售后服務體系等人員就業發展,得到了當地政府和民眾的廣泛認可。
培訓大量專業人才。在巴西,帕特里西亞·納瓦羅·瑪蒂斯是奇瑞汽車與當地最大的汽車制造與銷售商卡奧聯手成立的合資企業奇瑞卡奧合資公司的財務主管。如今,帕特里西亞正在夜校學習普通話,希望一年內能流利交流。她表示,自己去過歐美很多國家,但中國給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因為那里的一切都發展很快。“中國人對工作兢兢業業的態度深深感染到我。感謝奇瑞,讓我有機會更多地了解真正具有革命性的車輛和中國技術。同時,我也將繼續進修國際財務專業,希望用我所學知識為中巴汽車合作出一份力。”她說。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企業“走出去”只是第一步,相互融合、互利共贏才是關鍵。“文化的交融是人心相通的必要條件。企業的跨國經營與全球發展不分膚色、不分人種、不分語種,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的商業追求而相互尊重共同發展。‘全球型企業文化’是吉利并購沃爾沃汽車過程中逐漸產生的想法,在吉利之后的海外并購中不斷加以運用。”楊學良說。
楊學良表示,開放促進競爭,競爭帶來進步,最終獲得實惠的一定是消費者。中國擴大對外開放既體現了開放與自信,又促進了中國汽車企業的覺醒與自強。楊學良說,未來,中國汽車工業必須融入到“一帶一路”建設與全球汽車工業的產業鏈中,真正實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競爭與合作格局。
(責編:岳弘彬、曹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