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頻道: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新聞
粵港澳,向國際一流灣區邁進
2019-03-01 08:53:54   來源:人民網

  核心閱讀

  粵港澳大灣區不僅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際坐標系上的經濟地位也舉足輕重。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首要任務是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好大灣區,關鍵在創新。必須在“一國兩制”方針和基本法框架內,發揮粵港澳綜合優勢,創新體制機制,促進要素流通,闖出一條新路來。

  

  日前,《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對外公布,明確提出粵港澳大灣區的五大戰略定位: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區;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

  《規劃綱要》的出臺有何重大意義,大灣區將迎來怎樣的發展機遇?

  國際一流灣區是引領全球科技創新的重要增長極,大灣區明確“兩步走”目標

  粵港澳大灣區,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廣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東莞市、中山市、江門市、肇慶市。這片城市群不僅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際坐標系上的經濟地位也舉足輕重。

  2018年,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總量達到1.6萬億美元,體量相當于世界第十一大經濟體韓國。這片人口約7000萬的城市群,總面積5.6萬平方公里,幾乎是紐約灣區、東京灣區以及舊金山灣區這世界三大灣區的面積總和。

  “從全球范圍看,國際一流灣區在帶動全球經濟增長、引領全球科技創新和產業變革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眹野l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所副研究員張燕表示。

  成為國際一流灣區,粵港澳大灣區有基礎、有條件、有潛力,但發展也面臨一些新情況新問題。例如,經濟活動頻繁,但市場互聯互通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又如,區域差別明顯,發展協同性、包容性有待加強。

  為此,《規劃綱要》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明確了“兩步走”目標:到2022年,粵港澳大灣區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粵港澳合作更加深入廣泛,區域內生發展動力進一步提升,發展活力充沛、創新能力突出、產業結構優化、要素流動順暢、生態環境優美的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

  到2035年,粵港澳大灣區形成以創新為主要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大幅躍升,國際競爭力、影響力進一步增強;大灣區內市場高水平互聯互通基本實現,各類資源要素高效便捷流動;區域發展協調性顯著增強,對周邊地區的引領帶動能力進一步提升;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中華文化影響更加廣泛深入,多元文化進一步交流融合;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顯著提高,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宜居宜業宜游的國際一流灣區全面建成。

  “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就是要順應全球發展大勢,對標國際一流灣區建設發展,通過深化合作、創新發展,促進粵港澳三地取長補短、優勢互補,持續提升粵港澳大灣區的整體國際競爭力,從而在新一輪世界經濟深度調整、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代表中國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全球合作競爭,更高水平地融入全球經濟體系,也為推動全球經濟創新發展積極貢獻力量?!睆堁嗾f。

  大灣區四大中心城市定位不同,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粵港澳大灣區輻射的城市眾多,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城市也不少,誰是核心引擎呢?

  《規劃綱要》指出,以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為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并明確了四個中心城市的不同定位。

  香港——鞏固和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功能,建設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打造更具競爭力的國際大都會。

  澳門——建設世界旅游休閑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打造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

  廣州——全面增強國際商貿中心、綜合交通樞紐功能,培育提升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著力建設國際大都市。

  深圳——加快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城市,努力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創新創意之都。

  戰略定位、發展目標和空間布局明確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首要任務是什么?《規劃綱要》明確,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這充分考慮到了粵港澳三地在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全球資源配置等方面的有利條件和能力,是中央賦予大灣區新時代發展的重大新使命,是打造國際一流灣區的重要支撐。”張燕說,大灣區建設,能夠更好地推動香港、澳門融入國家創新體系,有利于更好利用香港、澳門的科技研發、服務經濟和對外開放條件,積極吸引和對接匯聚全球創新資源,有利于促進發揮廣東的產業集群與創新優勢,持續推動產業創新升級,“通過粵港澳三地深度合作,共同推動建設全球科技創新高地和新興產業重要策源地?!?/p>

  2016年,上海、北京相繼獲批建設成為科技創新中心。那么與北京、上海相比,大灣區的使命有何不同?

  張燕分析,北京、上海和粵港澳大灣區在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方面各有側重。例如,北京重在發揮科教和研發資源優勢,提升原始創新能力;上海重在發揮總部經濟和綜合創新優勢,提升在全球創新發展上的影響力;大灣區則要充分發揮粵港澳三地各自創新優勢和產業體系完備條件,更加突出增強創新協同力和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應用。

  建好大灣區,關鍵在創新,將積極推動六項工作

  規劃藍圖已經展開,從哪里破局?建好大灣區,關鍵在創新。

  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大灣區是在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的條件下建設的,沒有國際經驗可以借鑒。因此必須在“一國兩制”方針和基本法框架內,發揮粵港澳綜合優勢,創新體制機制,促進要素流通,闖出一條新路來。

  新路在哪里?新路在腳下。去年,隨著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正式開通,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建設邁出實質性步伐。廣東省在科研經費跨境使用、取消辦理就業許可證、實施港澳居民居住證政策等方面也取得突破。

  目前,中央財政資金通過科技計劃項目資助形式撥付過境香港、澳門使用,粵澳合作發展基金啟動運營,“一地兩檢”通關政策落地,蓮塘/香園圍口岸、粵澳新通道等項目正加快建設,大灣區居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不斷增強。

  在張燕看來,大灣區的發展關鍵在改革創新?!啊粐鴥芍啤彩谴鬄硡^建設最大的優勢,只要進一步深化改革創新,逐步破除要素流動的體制機制障礙,充分發揮好粵港澳三地的特色優勢,大灣區發展的活力一定會更好迸發出來。”

  面對新藍圖、新期盼,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會同有關部門和粵港澳三地,圍繞充分發揮粵港澳綜合優勢、建設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積極推動六項工作:一是積極吸引和對接全球創新資源,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二是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強化內地與港澳交通聯系,構建高效便捷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三是深入推動投資便利化、貿易自由化、人員車輛往來和通關便利化,促進要素流動便捷高效;四是培育國際合作新優勢,加快構建與國際接軌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五是加快推進重大平臺建設,擴展粵港澳三地經濟合作發展空間;六是為港澳同胞特別是青年在內地學習、就業、創業、生活等方面提供更加便利的條件,共建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


  《 人民日報 》( 2019年03月01日 16 版)

(責編:白宇)


技術支持:湖北報網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網版權所有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国产曰批视频免费观看完,中文字幕无码人妻777网,欧美特黄激情视频一区一区
中文字幕人成乱码熟女免费69 | 日韩亚洲首页中文字幕 | 在线中文字幕乱码免费视频 | 亚洲综合中文字幕在线 | 日日拍夜夜嗷嗷叫国产 | 最新国产AV资源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