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6日,省政府新聞辦、省衛生計生委、省扶貧辦、省人社廳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就全省健康扶貧工作相關情況進行通報。
會上通報了全省健康扶貧工作的總體情況。通報指出,根據調查統計,我省因病致貧總人數為189.6萬人,占全省590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32%以上,其中患長期慢性病人數為67.3萬人,占因病致貧總人口35.54%,患重大疾病的人數為20.8萬人,占因病致貧總人口10.98%。
近年來,我省衛生與健康事業實現了歷史性跨越,為打贏健康扶貧攻堅戰奠定了堅實基礎。2016年,為加大對貧困地區的支持力度,采取更加貼合貧困地區實際、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切實保障農村貧困人口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省衛生計生委、省扶貧辦等15個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湖北省健康扶貧工程的實施意見》。重點的政策措施包括:加快建立兜底保障機制,確保貧困人群“看得起病”;著力深化基層服務能力提升工程,確保貧困人群“看得上病”;全面實施分類救治制度,確保貧困人群“看得好病”;高度重視公共衛生工作,確保貧困人群“少生病”;全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落實貧困人群看病就醫守門人職責等。下一步,省扶貧辦將會同省衛生計生委、省人社廳等部門加強對健康扶貧工作的指導、督促、檢查、考核,推動健康扶貧工程取得實效。
省衛生計生委副主任朱惠民介紹,“十二五”以來,全省衛生計生系統采取了多方舉措來提升貧困地區醫療衛生服務能力。一是加大貧困地區醫療衛生投資建設力度。把安排中央和省級預算內投資中的60%、30多億元安排到了貧困地區,2016年,安排中央和省項目投資11.11億元,其中約60%的項目投資(6.7億元)優先安排到連片貧困地區;進一步明確將“十三五”中央投資建設項目優先安排貧困地區,貧困地區衛生計生項目已基本納入到“十三五”中央投資建設項目庫;為37個貧困縣爭取衛生計生專項轉移支付資金約43億元,支持新農合、基本公共衛生項目、計生家庭獎勵扶助等政策落地。二是加大貧困地區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安排全省22家三級醫院對口支援37個貧困縣縣人民醫院,每個三級醫院每年向受援醫院派駐5名高年資主治醫師以上醫務人員在受援醫院工作1年,每年安排150個鄉鎮衛生院800多專業技術人員到三級醫院進行培訓;每年為基層含貧困地區招錄“三支一扶”醫學專業的學生近300名,每年為貧困地區鄉鎮衛生院招聘執業醫師200多名。三是加強貧困地區公共衛生工作。在貧困地區所有的社區衛生技術服務機構設立預防接種門診,貧困地區國家規劃免疫接種率均已達到95%以上,所有娛樂場所均已開展100%安全套推廣使用項目,艾滋病感染者建檔率達100%,救助政策落實率達100%;對約24萬名農村孕產婦進行了住院分娩補助、對36萬名農村育齡婦女進行了補服葉酸;積極開展婦女病普查,對70萬、53萬農村婦女進行了宮頸癌、乳腺癌檢查。
紅安縣在發布會介紹了當地健康扶貧“4321”模式推進情況。省衛生計生委、省扶貧辦、省人社廳相關負責同志分別就記者提出的問題進行了回答。(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