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力鑫公司虛假的宣傳資料
“我投資,你生產。產品包回收,預付產品定金,廢玻璃變黃金……”2015年10月,這條誘人的廣告由隨州亞力鑫商貿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亞力鑫)播出以來,全國超過220人被騙取“加盟費”,總金額達220萬。
昨從高新區公安分局獲悉,經過近一年的偵查,案情逐漸清晰,涉案的5名犯罪嫌疑人陸續被抓獲,目前已被批捕。
萬余元簽加盟合同卻收到沒用的設備
來自新疆昌吉的閆方(化名)今年40多歲,是當地的一位農民,一直想創業。去年11月,他看到一家自稱隨州亞力鑫的公司,在電視上鋪天蓋地地打廣告。“只交幾千元的加盟費,公司就發來制作納米微晶絲的設備和原材料。”閆方說,公司還表示“生產出來的商品將全部回收,保證賺錢,不用擔心銷路”。
在撥通電話后,業務員熱情介紹,并表示可以現場考察。于是,閆方帶著借來的一萬多元到隨州交通大道12號,考察這家“亞力鑫”公司。寬敞氣派的辦公室、穿戴整齊的員工、現場設備生產出來的納米微晶絲……打消了閆方的最后一點疑慮。他馬上與公司簽訂了1.4萬元的加盟合同,對方讓他先回家,安心等待生產設備。
然而閆方收貨后發現,因為設備質量低劣,很難生產現場看到的微晶絲。“我打電話咨詢了,后來電話也打不通了。”閆方氣憤地說,對方剛開始在電話里稱過兩天解決,后來干脆不接電話了。閆方于是又來到隨州,發現已經人去樓空,感覺受騙的他隨即向警方報案。
無獨有偶,湖北天門的吳某也是在電視上看到了加盟廣告,考察后交了1.2萬元的加盟費。發現設備無法操作,來到隨州也發現公司沒了人影。
注冊公司和開賬戶均為冒用他人身份
今年1月20日起,隨州高新區警方陸續接到關于“亞力鑫”公司的多起報案,稱交8000元至14000元便可加盟,但收到的機器卻不能使用,現該公司人去樓空,辦公人員電話全部關機。
接警后,1月20日至24日期間,民警多次到該公司辦公場地查看,均未找到辦公人員。經詢問,該公司對外宣布春節后再來上班。但種種跡象表明,這伙人應該是潛逃了。
民警于是將此案立為“詐騙案”進行偵查,查明該團伙作案方式:首先租用隨州某機械公司一樓辦公房間,然后到工商局進行工商注冊登記;在注冊登記時,故意混淆概念,將公司名稱注冊為“亞力鑫”,與租用辦公室的公司名稱極為相似,再以此為背景在電視上做廣告,宣稱機器設備免費贈送,產品全部回收,但要交11800元保證金。其實所贈機器只值1000元左右,其目的就是騙取客戶繳納保證金。
民警在工商局查詢發現,該公司登記完善,法人、董事會、監事會完備。可聯系法人和合伙人后,查明他們都是在校大學生,從未到過隨州,也沒有與任何人開辦任何公司。只是他們的身份證丟失過,后又進行了補辦,而他們丟失的身份證與工商注冊用的一致。
隨后民警查詢其銀行賬號,發現也是用他人身份注冊,總之,一切材料都是虛假的。
騙子團伙分工明確 警惕高額返利陷阱
案件一度陷入僵局。民警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跑遍了上海、山東、西藏等多個省市,用多種手段,才于今年5月18日,在武漢將此案的犯罪嫌疑人王某某、曾某、李某等4人抓獲。經初步審訊,王某某等人對此案作了初步交待。7月13日,警方在洪湖將何某抓獲。
民警審訊得知,王某某是團伙的牽頭人,公司成立之初,先通過電視臺和網絡以廣告形式進行招商,同時對內部采取模塊化管理,分工明確,有人負責虛假宣傳,有人負責培訓,有人負責與受害人周旋。業務員一般是女性,聊天時,用甜言蜜語騙取被害人信任。他們還制作了專門的“培訓方案”,針對被害人提出的每一種疑問都有方法回應,不斷騙取對方信任。他們往往承諾技術指導,包教包會,說得天花亂墜,讓被害人上當受騙。
而且,犯罪團伙對外不用真名,對外統一用“楊經理”“趙經理”“張經理”“張技工”稱呼,電話號碼也是用網上購買的信息辦理的。
雖然犯罪分子最終受到了法律的懲處,加盟戶遭受的損失卻難以全部挽回。辦案民警結合案情提醒市民:本案中,雖然被害人出錢后免費擁有了所謂的“納米微晶絲”加工機器,但由于這種機器本身造價很低,被害人的付出遠高于它的實際價值。在投資時如果遇到高額返利的情況,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相信天上會掉餡餅,一定要實地考察,詢問當地工商和公安實際情況,以免上當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