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許昌13歲患自閉癥少年在鄭州新鄭國際機場被拒登機后,航空公司如此決定是否合法合理持續引發爭議。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查詢到,《中國民用航空旅客、行李國內運輸規則》第三十四條規定:無成人陪伴兒童、病殘旅客、孕婦、盲人、聾人或犯人等特殊旅客,只有在符合承運人規定的條件下經承運人預先同意并在必要時做出安排后方予載運;傳染病患者、精神病患者或健康情況可能危及自身或影響其他旅客安全的旅客,承運人不予承運。
11月17日,中國航空法律服務中心首席專家張起淮向澎湃新聞表示,該規定中“符合承運人的規定”中的規定有哪些情形,至今缺乏具體實施標準,暴露出三大問題:立法滯后、執行歧義、爭議后無人處理。
澎湃新聞多次致電揚子江航空公司采訪,均被拒絕。
用中國民航國際運輸規則來拒絕
被拒登機少年的父親崔先生回憶,11月15日下午3點半,在準備從鄭州飛往珠海的候機過程中,因為等待時間比較長,兒子有些煩躁,和他說話的聲音大了點,執法該航班的揚子江航空公司機組工作人員以此認為其兒子行為有異,后得知其兒子有自閉癥(注:屬殘疾人),拒絕其兒子登機,稱“會影響到別的乘客”。
揚子江航空公司相關負責人此前援引《中國民用航空旅客、行李國際運輸規則》第二十九條稱,承運人認為旅客的行為、年齡、精神或者健康狀況不適合旅行,或者可能給其他旅客造成不舒適,或者可能對旅客本人或者其他人員的生命或者財產造成危險或者危害,承運人有權拒絕運輸旅客及其行李。
“我們拒絕他們登機,也是對整個機艙的乘客以及航行安全著想?!痹撠撠熑苏f。
11月17日,云南華恒律師事務所曾維昶律師向澎湃新聞指出,《中國民用航空旅客、行李國際運輸規則》僅僅適用國際航空運輸,并不適用國內航空運輸。
有網友評論表示,航空公司是在為所有乘客負責,并不是歧視。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教授豐貴文接受媒體采訪時說,自閉癥患者存在社會交流障礙、語言交流障礙、重復刻板行為、多動等癥狀,嚴重的有攻擊、自傷等行為,能不能乘坐飛機,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而定。如果患者病情穩定、有監護人陪同是可以乘坐的。如果情緒有過激行為則不合適。
“涉嫌把安全和服務對立起來”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查詢到,《中國民用航空旅客、行李國內運輸規則》第三十四條規定:無成人陪伴兒童、病殘旅客、孕婦、盲人、聾人或犯人等特殊旅客,只有在符合承運人規定的條件下經承運人預先同意并在必要時做出安排后方予載運;傳染病患者、精神病患者或健康情況可能危及自身或影響其他旅客安全的旅客,承運人不予承運:根據國家有關規定不能乘機的旅客,承運人有權拒絕其乘機。
張起淮則向澎湃新聞表示,《中國民用航空旅客、行李國內運輸規則》第三十四條中的“符合承運人規定”至今沒有具體標準,沒有任何規定說自閉癥少年不能登機,還是在父親陪同的情況下。
張起淮律師說,國際方面,對患病乘客是比較寬松的,主要是看需不需要特殊照顧,如果不需要,基本上都是可以登機的。其他,只對可能對其他乘客造成危險的,如果機組人員發現,要經過嚴格的醫生檢查、審核,如果可以登機,采取專門措施。
張起淮指出,我國現有的《航空法》到現在已經執行20年,沒有進一步修訂,航空法下面各種行業規定也沒有去實施檢測、制定相應具體標準;具體標準誰來掌握、誰來執行也沒有規定;標準和執行出現爭議,誰來解決也沒有規定。“這件事暴露出立法滯后、執行歧義、爭議后無人處理?!?/p>
張起淮說,航空公司此次拒絕自閉癥少年登機的決定,涉嫌把安全和服務對立起來,“社會上有很大一個群體是殘疾人、有疾病的人,而飛機作為一種便捷的交通工具,就不能使用嗎?航空公司應該反省。”
據法制晚報報道,2016年8月9日,中國民航局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法》修訂征求意見稿,主要圍繞完善民航業發展機制、加強航空安全管理、放松經濟性管制、保護消費者權益等方面,對78條法律條文進行了修訂或刪除,新增24條。征求意見稿明確了14種危及民用航空安全和秩序的非法干擾行為,包括在航空器內禁止使用手機,吸煙,強占座位、值機柜臺外等,坐飛機玩手機最高或被罰款5萬元。
【對話】
自閉癥少年父親:工作人員一句話就可以拒絕你登機
澎湃新聞:你兒子登機被拒后,航空公司退還票錢了嗎?
崔先生:已經退過票錢,還賠償了我們從許昌往返鄭州的大巴車費。拒載應該無條件退錢,我們的要求也不過分。
澎湃新聞:你對兒子被拒載怎么看?
崔先生:我覺得(航空公司)工作人員是有責任的。首先,在換登機牌時,他沒有和家長溝通,沒有問我孩子有啥問題,什么也沒問,就讓我在旁邊站了快一個小時,我當時就很生氣。其次,工作人員的態度讓我很不舒服。孩子沒有身份證,我拿著戶口本,他把戶口本扔到臺子上說“你翻到最后一頁”,他是工作人員,這是他的工作,為什么要我翻?最后,他們沒有醫生來證明我孩子不能乘坐飛機,而要求我來出具證明。這個證明應該他們來出具。
澎湃新聞:你此前遇到類似情況嗎?
崔先生:這是第一次。以前都很寬容,特別是在廣東地區。孩子長這么大,以前坐飛機坐高鐵從來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這次估計是以前宣傳不夠,對自閉癥孩子不了解,認為自閉癥很嚇人。
澎湃新聞:你的孩子平常情況怎么樣?
崔先生:我孩子2003年出生,目前正在學習語言,前幾年還不會說話,這幾年想說,但發音、咬字不準,就會吼吼找音,但一般人理解不了。為開發語言,我在鄭州和兒子待了兩年,花了將近20萬元,鄭州有一所自閉癥學校開發語言比較好。很多老師也說,機場大廳很大,有很多燈,孩子一興奮很高興,就容易忘乎所以,叫一叫會覺得很舒服,孩子平時不總是這樣。
澎湃新聞:你擔心孩子以后都坐不了飛機了么?
崔先生:以后我估計都不會坐飛機。就算你帶著證明,他也不一定會讓你坐,因為我當時帶著孩子的戶口本,殘疾證,相關證明都帶著,但沒用。因為他一個工作人員就可以拒絕你,一句“行為不正常,有可能危害其他旅客”,就可以把你“判刑”。打官司什么的我個人沒有那個精力,只有認命吧。
澎湃新聞:經過這件事,你的感受是什么?
崔先生:就讓這個事情過去吧。網上有很多議論,作為殘疾人家屬,付出的很多東西是普通人想象不到的。接納殘疾人是一個社會難題。我還是想呼吁社會,包括航空公司、鐵路公司等,以后對自閉癥孩子、殘疾人給予照顧、理解。也呼吁社會對自閉癥多一點宣傳,多一點了解。
澎湃新聞:擔心孩子會受歧視嗎?
崔先生:珠海包括整個廣東省對殘疾人很關照,有相關的文件,對自閉癥孩子非常好,包括老師,學校包括設施福利等。我們孩子每個月有300元的補助,每年過年還會有生活用品,雖然不多,但對于自閉癥孩子的家長來說是很大的安慰,證明國家和社會沒有忘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