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光蔓延與區域經濟的發展高度相關,夜光指數已成為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指標。昨日,記者從武漢大學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李德仁院士團隊獲悉,比較20年來的夜光覆蓋區域發現,2016年武漢市夜間發光面積比1996年增加了1.56倍,武漢夜光朝東西方向的延伸已接近城市邊界。
昨日,記者在武漢大學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里看到“太空天眼”下的武漢夜光全貌圖片。在無垠的黑暗中,20年來,武漢散發的白色光芒,從一小團逐漸擴散開,如今已成燎原之勢。據介紹,這些夜空影像數據來自美國宇航局的相關衛星。
武漢大學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數據顯示,在1996年至2006年間,武漢市的夜間發光面積增加了82%;2006年至2016年間,武漢市的夜間發光面積增加了41%。1996年至2016年間武漢市的夜間發光面積增加了156%。
記者對比發現,在1996年的武漢市夜光圖上,中心城區與新城區的間隔十分明顯。在2006年武漢市夜光圖上,除與漢南、黃陂、新洲等新城區仍有間隔,中心城區與其他區域已經連接起來。從1996年至2006年這10年間的武漢夜光對比上,可以看到武漢西部、東北部的夜光區域擴大相對較快,西北面與孝感幾乎接壤。從2006年到2016年8月的武漢夜光圖對比來看,武漢東南部區域(特別是光谷周邊)的夜光覆蓋區域增長較快,幾乎與鄂州市接壤。但是,武漢大學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副教授李熙告訴記者,相比于長三角城市群的連片夜景,武漢城市圈仍有較大的增長潛力。
李熙說,夜光遙感的運用非常廣泛,如對社會動亂國家的政治評估、發展中國家的城市化進程監測等。觀察真實的夜光圖像,對當地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能一目了然:對比區域燈光,可以發現各城市之間的連接程度;不同時期某一區域的夜光遙感影像,可以反映區域的發展動態。統計研究表明,夜間燈光與國民生產總值存在較高的相關性,因此夜間燈光可以用來修正或估算區域經濟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