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4日,在成都青羊區鑼鍋巷的“成都原點”標志牌處,43歲的龐傳興和5歲半的兒子龐一,成功地逆時針環游中國。今年5月8日,他們正是從這里出發的。
和父子倆同行的,除了自告奮勇擔當攝影師的“強哥”,還有龐傳興用了一年多整理出版的《感恩名單》,里面有上千個曾給予自己幫助的同學、朋友和老師,龐傳興想找到他們表達感謝,同時也教會兒子懂得感恩和愛。
“感恩之旅”出發到訪200多個城市找尋120多名恩人
今年5月8日,龐一興高采烈地跟著爸爸開車出了門,此行從成都出發,爬過新藏線、川藏線、滇藏線,陸地最南的天涯海角、最東的黑瞎子島、最北的漠河北極村,甚至最高的珠穆朗瑪峰,經歷了高原反應、泥石流、沙塵暴……走到路上小龐一才“恍然大悟”,這一路可不是單純為了“好玩”。
龐傳興是閬中人,今年43歲。中年得子,只顧埋頭掙錢創造優良物質條件的龐傳興突然認識到,最重要的教育,缺失了父親的陪伴,龐一身上有了一些依賴他人、膽小的習慣。于是,龐傳興開始籌劃帶孩子環游中國寫生,并沿途尋找自己剛剛出版的《感恩名單》中曾經幫助過自己的“恩人”,以不同尋常的方式,讓孩子在旅途中學會愛、懂得愛。
從5月8日到10月24日,歷時170天,共行駛43031公里,到訪城市200多個,拍攝照片3萬多張,發布游記170余篇合計15萬余字,經歷春夏秋冬四季氣候,拜訪了120多個老朋友,又結識了一大批新朋友。
感恩名單記錄近千人找尋之旅勾起往昔記憶
龐傳興說,一年多前,自己正籌備出版《感恩名單》,建了一個群,通過人找人、人傳人,終于聯系上了多年未見的朋友、恩師,起起落落的人生路途,他們曾無私地幫助自己的事,依舊歷歷在目。
1991年,與農村高中錄取線5分之差的中考成績,龐傳興落榜。同學們升學的升學、打工的打工,只剩龐傳興整日漫無目的地迷茫游蕩。第二天要開學了,龐父拿出積蓄,買了一瓶酒、一條煙,讓龐傳興去找校長通融通融,復讀一年。傲氣的龐傳興骨子里執拗地排斥“走后門”,更何況,校長家可養著一條大狗!
茫然地在村后的山坡上坐了一整天,龐傳興回到家,正愁不知怎么向父親開口,龐父先高興地告訴了他一個好消息。原來,龐傳興的同學兼“拜把子兄弟”趙勇也沒考上高中,找關系托人在城里一所民辦高中報了名,但臨時決定去新疆打工,便找到龐父想把讀書的名額讓給龐傳興。第二天,龐傳興背著一大袋大米進城念書。正是在這所高中里,龐傳興接觸到國畫、隨后考取美院,走上藝術的謀生之路。“整個人生都改變了,可不敢忘。”25年未見,龐傳興終于在新疆與趙勇重逢。
在寧夏相遇的楊天福,和龐傳興從小學到高中一直同班。高中時,倆人買把剪刀互相給對方理發,能節約一點是一點。
此行也有遺憾,近千人里,因行程太趕、失去聯系等各種原因只找到12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