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湖北網訊(記者 陳思炎 通訊員 陳峰 羅嘉敏 程首印 葉旺)10月24日上午,“大國工匠進校園”暨湖北首場活動在武漢職業技術學院隆重舉行。活動由教育部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中華全國總工會宣教部、湖北省教育廳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主辦,武漢職業技術學院承辦。本次活動是全國第二場、湖北首場活動。
“大國工匠進校園”暨湖北首場活動現場
教育部關工委常務副主任王富出席并講話,中華全國總工會宣教部副巡視員崔志民主持活動啟動儀式,湖北省教育廳副廳長、關工委主任徐雁冰,湖北省總工會副主席胡碧輝,湖北省教育廳關工委常務副主任孟慶金,教育部關工委職業院校聯系點部分高職院校負責同志,武漢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鄧長青、校長李洪渠以及該校近千名師生代表參加了活動。
教育部關工委常務副主任王富講話
湖北省教育廳副廳長、湖北省教育廳關工委主任徐雁冰講話
武漢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鄧長青致辭
武漢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鄧長青致辭,歡迎各位領導及嘉賓的到來,并簡要介紹了該校以“訂單式”為主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以及在教育教學中全面滲透“工匠精神”的做法。
教育部關工委常務副主任王富講話,他傳達了習近平、李克強等中央領導同志關于“工匠精神”的重要講話精神,介紹了“大國工匠進校園”活動的背景。王富指出,“大國工匠進校園”是在時代和國家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下,將工匠大師請進職業院校,讓工匠大師在與學生的面對面交流中,引導和激勵學生弘揚工匠精神、提升職業素養,培育工匠精神的繼承者。他強調,工匠精神是工匠的特質,但并不為工匠獨有,它是中華民族優秀精神品質歷史傳承中的一部分,它所承載的愛崗敬業、精益求精、報國奉獻的豐富內涵,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生產一線工人和最廣大勞動人民身上的集中體現,是中國能夠在短短的幾十年里就躍升成為世界制造業大國的重要保障,也是中國在未來成為世界制造業強國的有力支撐。
湖北省教育廳副廳長、關工委主任徐雁冰在講話中介紹了湖北省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進職業教育發展的措施和做法。他表示,將借本次活動東風,引導工匠進入湖北省各職業院校,把“三個進校園活動”扎實深入開展下去,力爭在學生工匠精神和職業素養培養方面走在全國前列。
現場觀眾聚精會神
啟動儀式上,武漢職業技術學院校長李洪渠現場向中國航空發動機裝配首席技師李志強、中國兵器工業集團首席技師魏紅權兩位大國工匠頒發聘書,聘請他們為學校客座教授,并現場為“朱衛峰工匠工作室”、“石上瑤工匠工作室”揭牌。
“大國工匠”代表、中國航空發動機裝配首席技師李志強和武漢重型機床集團有限公司鉗工、高級技師魏紅權,先后進行了裝配技術和研磨技術實操演示。
武漢職業技術學院校長李洪渠向“大國工匠”李志強、魏紅權頒發聘書
裝配、打磨、測試,每一個環節都絲絲入扣,游刃有余,分毫不差。兩位“大國工匠”爐火純青的操作技能和出神入化的精湛技藝,讓大家嘆為觀止,贏得了現場觀眾的熱烈掌聲。
實操表演結束后,李志強和魏紅權現場接受了主持人的訪談,兩位“大國工匠”深情講述努力學習創新、技能報國的事跡和感悟,生動詮釋了“工匠精神”的深刻內涵。
武漢職業技術學院校長李洪渠為“工匠工作室”揭牌
訪談中,兩位“大國工匠”分別從家庭傳承、模范引領、愛崗敬業、好學鉆研、精益求精、勇于創新、技術傳承、工匠精神等方面,暢談了體會和感受。 兩位“大國工匠”還現場與學生互動,解疑答惑,并寄語青年學子,全面掌握各方面的知識和技能,爭做工匠精神的實踐者和代言人,腳踏實地,精雕細琢,注重實踐,刻苦磨礪,練就過硬技能本領,為中國制造騰飛添磚加瓦。
“大國工匠”李志強、魏紅權與領導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