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晏在母親的陪伴下采集造血干細胞
今日湖北網訊(記者:李端 通訊員:章晟)小晏:“身體是我的,但現在也屬于另一個等待營救的生命?!?/p>
小晏在捐獻造血干細胞前咨詢了學校曾經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的馮盤龍和馮道衡兩位學長,更加堅定了"我要救人"這一樸素信念,并用自己的執著與堅持,詮釋著青春擔當:"爸媽,請允許我再任性最后一次,讓我的細胞在另一需要的人身體中安靜地分裂再生。"
2016年10月14日12時許,經過4小時采集,20歲的小晏同學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完成了造血干細胞采集后在電話中對記者說。
記者從中華骨髓庫湖北分庫了解到,來自華中科技大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大三的小晏同學,是華科大截至目前最年輕的造血干細胞捐獻者。
據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血液科主任周劍峰主任介紹,目前,小晏同學身體情況良好。但由于被捐助者是五十歲的白血病男性患者,需要的造血干細胞的量要大一些,明天可能還需進行第二次干細胞采集。
小晏在電話里告訴記者,采集完造血干細胞后,為采集做準備注射的那些針劑造成的酸脹、頭暈等不適反應都消失了。"我覺得我挺幸運的,因為我的血可以挽救另一個人的生命。"他說。
今年20歲的小晏兩年前就加入了湖北造血干細胞志愿者服務隊,并于2014年12月成為中華骨髓庫湖北分庫中的一員。這次捐獻造血干細胞前,當小晏被通知與一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時,他"興奮不已",因為"終于圓了一個夢想。"
小晏說,對此,家人的態度截然不同,媽媽擔心我年齡小,影響身體發育,爸爸害怕捐完干細胞以后會經常生病。"雖然也有恐懼,也有焦慮,小晏還是耐心地說服父母同意他的決定。
14日10時許,小晏出現了采集中必然發生的鈣流失癥狀(抗凝劑的緣故),大夫正在給她注射液鈣,補充流失的鈣。
小晏說,一旦決定捐獻造血干細胞,就是系統格式化的開始,不可逆轉,"志愿者的臨陣退縮將是對患者心靈和身體的沉重打擊,他們本來身體就很虛弱,所以我不能放棄。"他說。
"一要聽話,二要及時匯報任何的不適癥狀。還要向醫生護士詳細描述所有的不適癥狀。"小晏說,只有"動員"出最健康、最優質、最鮮活的造血干細胞才能提高移植的成功率,增加患者的成活率。為了病榻上的等待移植的患者,必須要求自己聽醫生護士的話,當然這樣做,有好處。
"這是個勇敢樂觀,勇于擔當的小伙子!"這是小晏住院期間,留給大家最深的印象。"小順子"也成了醫生護士和關注此次捐獻的朋友對小晏的親切稱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