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漢天河機場T3航站樓將于今年年底前正式投入使用。昨日,武漢晚報記者在前往中建三局天河機場T3航站樓項目部探訪時獲悉,目前T3航站樓內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大范圍軟裝施工,今年“十一”期間,現場僅中建三局現場施工人員就用5000余名工人堅守崗位,確保該項目如期投用。
圖:T3航站樓主體設施已大部完成
屋頂設導雨系統旅客不再淋雨
9月下旬,航站樓已完成主樓主體結構封頂。今天,記者從遠處觀察時發現,T3航站樓目前已初具雛形:白色的屋蓋結構、泛綠的幕墻玻璃、向外延伸的懸挑結構,從外觀上看,T3航站樓與效果圖上的造型基本無異。項目部工程技術人員王超介紹,目前航站樓外圍玻璃幕墻已經基本施工完畢,為正在進行的航站樓內部的吊頂、墻面、地面、電梯安裝等軟裝施工提供了良好施工環境。
據悉,航站樓在設計、施工中充分考慮到用戶體驗,在諸多細節方面都進行了改良。以航站樓外側最醒目的鋼屋蓋懸挑結構為例,T3的鋼梁懸挑沿整個航站樓邊緣分布,最寬部分達39米,如同一個巨大的屋檐,掛在航站樓正面。與不遠處的T2對比,這個新“屋檐”明顯大了不少。
王超透露,T3航站樓樓前高架橋橋面寬49.75米,這也表示鋼梁懸挑可以覆蓋大半個樓前高架,“即使外面下大雨,市民在航站樓前下車后,也不會被淋到。”另外,為了避免降雨在航站樓前形成“水簾洞”,在屋頂還專門設置了雨水導流系統,落在航站樓區域的雨水,都將統一匯集,經鋼柱內暗埋的水管,引入地下排水系統中。
值得一提的是,T3航站樓所采用的幕墻玻璃也大有講究,這些幕墻玻璃長寬分別為3米、2米,重470公斤。記者了解到,T2航展樓在修建時,尚未對機場的幕墻玻璃有過具體的標準要求,但此次則對幕墻玻璃的環保、透光、隔音、保溫等多個方面有了具體的標準。
以顏色為例,為了保證玻璃的透光性,同時避免影響視線,在對比多種顏色后,選擇了各項數據均較為折中的綠色;為了保證玻璃的安全性,除了采用鋼化玻璃材質外,還使用了“玻璃+軟膠+玻璃+真空+玻璃”的5層結構。王超向記者展示了一段實驗視頻顯示,該玻璃即使用鐵錘敲擊中央區域,也不會產生任何裂縫,但在敲擊邊沿時,玻璃則會在敲地區附近產生致密的龜裂,如果出現玻璃碎渣,則會順利掉落至玻璃的真空層,避免飛濺導致危險。
圖:T3航站樓主體設施已大部完成
橫穿航站樓需10分鐘
天河機場T3航站樓總建筑面積約37萬平方米,其面積超過T1(已拆除)、T2航站樓的總和的兩倍,居中部第一。武漢晚報記者在探訪中了解到,T3航站樓主樓為地下一層、地上四層結構。其中,地下一層主要為行李分揀大廳,局部為交通集散廳和遠機位候機廳;地上一層為旅客集散廳;二層為國內出發、到達層和行李提取廳,并與航站樓前的交通中心相連;三層為國際到達層;四層為國際、國內出發辦票大廳和國際出發層。
在橫跨整個航站樓時,記者發現東西兩端的兩個指廊,最遠相距達1.2公里,步行需耗時10分鐘才勉強走完一趟。王超介紹,將來航站樓內部會有完整的導引圖,告知旅客應前往的區域,此外還會有自動步道扶梯方便旅游快速轉移。
目前,受老塔臺拆除、場地移交滯后等多方面因素影響,航站樓目前的施工進度并不完全一致。位于航站樓東側區域,初裝修已接近尾聲,精裝修正全面鋪開。受場地移交滯后影響,目前施工方正在對T2~T3連廊及附近區域進行樁基及基礎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