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旅游局近日發布公告,將《旅行社條例》和《中國公民出國旅游管理辦法》兩部行政法規進行了合并修訂,形成了《旅行社條例(修訂草案送審稿)》,本月底之前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在保障游客權益的同時,也對文明出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游客在出游過程中發生不文明行為,旅游主管部門可以將旅游者相關信息納入不文明行為記錄,向社會公布,并向公安、海關、檢驗檢疫、邊檢、交通、金融等部門和機構、行業組織及有關經營者通報。后者可以根據職責權限在征信系統中記錄,對這類游客采取在一定期限內限制出境旅游、邊境旅游、參加團隊旅游、乘坐航班等懲戒措施。這些“黑記錄”保存期限為三年。
國家旅游局制定游客黑名單制度以來,已有19起典型不文明行為、20名游客被納入黑名單,其中包括一名湖北游客。據悉,該名楊姓游客參加旅行社組織的赴臺灣旅游,因就餐時要求領隊調換本桌兩個團友的座位未得到滿足,對領隊實施謾罵、吐痰、侮辱和毆打。
上了黑名單有啥后果?
根據《國家旅游局關于游客不文明行為記錄管理暫行辦法》規定,相關黑名單的信息保存期限為三年,那么這三年內上了黑名單的游客會受到哪些影響呢?
本次《旅行社條例(修訂草案送審稿)》針對我國游客在出游過程中發生的不文明行為,旅游主管部門可以將旅游者相關信息納入不文明行為記錄,向社會公布,并向公安、海關、檢驗檢疫、邊檢、交通、金融等部門和機構、行業組織及有關經營者通報。
有關部門和機構、行業組織、經營者可以根據職責權限在征信系統中記錄,采取在一定期限內限制出境旅游、邊境旅游、參加團隊旅游、乘坐航班等懲戒措施。
目前旅游相關企業可以加強與“黑名單”互動,如對于列入“黑名單”的游客,景區可以進行限制或拒絕,對于列入“黑名單”的旅游從業者可予以相應的處罰。
“黑名單”無關痛癢?
一些網友認為,黑名單執行力度“沒有牙齒”,起不到對不文明游客的震懾作用;甚至于被列入“黑名單”的游客也覺得無關痛癢,對生活、出行影響不大。
中青旅質監合規部總監李廣認為,這需要區分游客的不文明行為是違法行為還是道德范疇的問題。如果是違法行為,如毆打導游、擾亂航班飛行安全,就需要通過法律手段來懲罰。
業內專家認為,除了法律手段外,對這些不文明的游客形成一種輿論上的譴責也會形成一種約束和壓力。通過游客黑名單的發布,來進一步督促整個社會成員自覺遵守文明規則。
【留言摘錄】
支持:讓低素質者無縫可鉆
@南風知我意:教訓得好,就該給他們點顏色看看。
@曾誠:禁止得好,不文明行為就應該實名曝光。
@揭素忠:有錢沒文化素質,只是土豪!
@韓風:文明出行,文明旅游,是每一位公民最樸素的修養。堅決執行規定,維護國家民族的尊嚴。
建言:處罰太輕關鍵看落實
@清野:關乎國家形象,建議懲罰更重些。
@小茜XMZ:丟人現眼,該永久限制出境。
@Mr-SingleEyelid:限制出境?應該限制出市。
@一個有夢想的2B青年:酒店也禁了吧,這種人就適合呆家。
推薦閱讀:
92年司機撞上鐵路橋一家四口葬身火海
武漢水淹車翻修流入外地市場車販:外地人好蒙
武漢度過65年來最熱8月中旬全天從早熱到晚
13歲少女戀已婚大叔多次發生關系喝農藥自殺
城會玩!大三男生34天窮游30個城市只花3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