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氣很熱,可蔡甸區(qū)成功管委會三屋臺村貧困戶鄒樹波,昨日依然堅守在承包的50畝魚塘旁。7月5日的洪災,讓20畝魚塘里的1000多公斤小龍蝦幾乎都沒了蹤影,鄒樹波原本希望通過養(yǎng)蝦脫貧的計劃化為泡影。好在還有30畝魚塘在養(yǎng)魚,脫貧仍存希望。飽受挫折的鄒樹波說,只要有一線希望,就不放棄脫貧的努力。
連夜冒雨插竿拉網小龍蝦被雨水沖跑
為了脫貧,在政府有關部門支持下,鄒樹波在承包的50畝魚塘中拿出20畝養(yǎng)蝦。3月份投蝦苗,5月份第一次賣小龍蝦就獲得了不小收益。他說:“政府資助了蝦苗、飼料,我自己投入了1萬多元,我想過一陣子后蝦價可能會上漲,留了1000多公斤小龍蝦,等價格好的時候賣。”
7月5日晚,強降雨的到來,讓鄒樹波牽掛著自己辛苦經營的20畝蝦塘和30畝魚塘。24時,鄒樹波起床穿戴好雨具,頭上頂著探照燈,在黑夜中趕到魚塘。
眼看著水位上漲,他迅速從魚塘旁的棚子里拿出竹竿和網子,趟進齊腰深的魚塘邊,將竹竿一根根插進魚塘旁的地面,再沿著竹竿拉網將魚塘圍起來。
11個小時冒雨對30畝魚塘搶修后,體力透支的鄒樹波來到蝦塘。蝦塘地勢較低的一邊連著田地,鄒樹波看到水已漫過蝦塘最低的一邊,1000多公斤小龍蝦順著雨水流進了周圍的田地里。
按照當前價格,這些小龍蝦至少可以賣4萬元,不僅可以還清之前養(yǎng)龍蝦借的3萬元,還能擺脫貧困戶的帽子。鄒樹波拿著撈蝦子的網子去搶救逃跑的小龍蝦,幾番嘗試之后,都沒能撈上來幾只小龍蝦。
隨后,鄒樹波每天都到蝦塘旁轉一圈,20畝蝦塘卻再難看見小龍蝦的身影。飼養(yǎng)的1000多公斤小龍蝦一夜之間幾乎都被雨水沖跑了。
頂著高溫保魚塘靠賣魚保留脫貧希望
這些天,每天早上4時鄒樹波就起床來到魚塘,他說:“龍蝦沒了,一定要保住魚,把魚養(yǎng)好,爭取今年能脫貧。”
魚塘周圍種著一排魚草,早上來到魚塘,趁著太陽還未出來,他就開始割魚草。一邊是綠植一邊是魚塘,這樣的環(huán)境適合蚊蟲生長,鄒樹波說,割魚草時被蚊蟲叮咬,身上全是包。
上午8時,鄒樹波已經割了3小時的魚草,估計有幾千斤,他的衣服已經濕透。每次割魚草,鄒樹波都要穿上長褲、短袖,不能換上更清涼的衣服,在烈日下工作時,衣服緊裹著很不透氣,汗也不住地流下來。
鄒樹波說,魚草和飼料是魚每天必須吃的,飼料只能通過買,為了節(jié)省資金,他就近在魚塘旁邊種上魚草,每天早上割3小時的魚草,夠30畝魚塘的魚吃上半天。
鄒樹波早期曾種植玉米、棉花,一年最低收入只有1000多元,一家5口人靠舉債度日。在管委會、村委會、扶貧工作隊的幫助下,鄒樹波今年將收益好的養(yǎng)蝦作為脫貧的主要路徑,又舉債數萬元養(yǎng)了20畝小龍蝦,原本很有可能今年脫貧,不料碰上洪災。
鄒樹波依然很堅強,他說:“雖然龍蝦虧損很嚴重,但我還有魚塘,有1萬多公斤魚,政府也一直在幫我,給我提供了很多物資,今年冬天計劃把魚賣出去,挽回一些損失。”
5萬貸款若及時獲批可挽回養(yǎng)蝦損失
鄒樹波的遭遇,急壞了成功管委會工委副書記鄭光勇。鄭光勇說:“鄒樹波是三屋臺村的貧困戶典型,如果他能脫貧,村里其他貧困戶也可以向他學習,帶領全村一起脫貧。”
鄭光勇說,受災后扶貧專班前前后后去了鄒樹波家7次了解受災情況,給他送去2500公斤魚藥,緩解他的燃眉之急。管委會已經聯系好了區(qū)水產局相關專家,隨時為鄒樹波提供蝦苗和技術支持。
鄒樹波說:“現在溫度升高了,一直擔心魚患病,管委會送來的魚藥能夠保障我的1萬多公斤魚平安度過夏天,不過現在最大的困難還是20畝蝦塘閑置,如果5萬元的貸款能盡快批下來,可以趕在9月前投放最后一批蝦苗,明年賣了能挽回不少損失。”
鄭光勇表示,一直在跟區(qū)政府與銀行協(xié)商鄒樹波貸款的事情,會盡快為他爭取到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