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wǎng)記者 吳堅
措果村,位于喜馬拉雅山北麓,平均海拔5373米,屬西藏自治區(qū)山南市浪卡子縣普瑪江塘鄉(xiāng)。全村共有71戶265人,被譽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行政村,也是典型的高寒邊境村,距中(國)不(丹)邊境線20多公里。這里三面環(huán)山,一面草場,不生長任何農(nóng)作物,堪稱人類的“生命禁區(qū)”。據(jù)說,全村人均壽命只有45歲。
措果村民居
2013年8月2日,山南本地藏族干部強巴格桑響應當?shù)亍扒刹肯禄鶎? 服務群眾實踐活動”,駐進了措果村。不到兩周,強巴格桑因適應不了高原反應,患高血壓(120/180)而返回市區(qū)并住進了醫(yī)院。
朱華平和隊員們在措果村走村入戶
朱華平在給措果村村民發(fā)放節(jié)能燈泡
一時間,措果村的駐村工作無法開展。
彼時,湖北援藏干部朱華平進藏工作還不到1個月,任山南地區(qū)發(fā)改委副主任,而該單位正好對口幫扶措果村。在單位黨組會上,朱華平提議:由單位的縣處級干部輪流帶隊到措果村駐村,每人半個月,并主動請纓第一個帶隊上去。
2013年8月18日至9月4日,朱華平帶領工作隊一行5人就在措果村村委會的一間會議室里辦公、睡覺。
8月的措果村,白天太陽毒辣,強烈的紫外線曬得人渾身疼,晚上卻不是刮風下雨,就是下雪下冰雹。一到晚上,朱華平和隊員們就得裹上棉大衣,或者蓋上2床棉被來保暖。“那里的高原反應更強烈,大家的血壓都直線上升(120/160),嘴唇干裂,整晚頭疼難忍、胸悶氣短,”朱華平說睡覺時躺著更難受,那段時間他每晚都只有斜靠在床上才能瞇上幾十分鐘。
但作為領隊,朱華平必須強忍著強烈的高原反應帶來的各種不適和難受,強打精神鼓舞隊員們的士氣。第二天,朱華平和隊員們就開始走村入戶,了解村情民意。
措果村村民(朱華平攝影)
措果村牦牛(朱華平攝影)
措果村羊群(朱華平攝影)
牧民家的院子全是土坯子,晴天一腳灰、雨天一腳泥。朱華平就找到華新水泥西藏山南公司負責人,協(xié)調(diào)購買了30噸水泥(自己墊資買了20噸,爭取華新水泥廠無償支持了10噸),雇了1輛大卡車,翻過數(shù)座海拔5000多米的雪山和蜿蜒陡峭的崗巴拉山,淌過沒有路的河床,車輪時不時全淹沒在泥水之中,驅(qū)車近300公里,總算是將水泥分發(fā)到了各家各戶,并組織老百姓將自家院落進行了地面硬化。
村里唯一的水井中夾雜著泥土,打上來的水必須經(jīng)過一段時間沉淀,但燒出來的酥油茶底下總還是有一層泥垢。朱華平就帶著隊員們先后多次到離村子2公里多、海拔5500多米的半山腰上尋找泉水。確定安全飲水水源地后,他們又與當?shù)氐乃块T商議立項,準備在村內(nèi)建一個蓄水池,并修建管道把泉水引到水池中。
村里雖然通了電,但牧民家普遍用的白熾燈,很不節(jié)能。他們就籌集17000多元資金購買了800余只節(jié)能燈泡,分發(fā)給了措果村村民,并向村民們發(fā)放節(jié)能常識手冊,宣講家庭節(jié)能常識。
“要說不怕那是假話,”朱華平告訴記者,當他聽說措果村的村民大多都患有多血癥、風濕、心血管疾病等,全村的平均壽命只有45歲時,心里直打鼓。
“那里真的很美,”朱華平說,真正在措果村駐下來后,每每看到遠處的冰川、近處的雪山、茫茫的草原,以及成群的牦牛和羊,還有那高唱藏歌的牧民時,他似乎忘記了5400多米的海拔、忘記了高血壓和胸悶氣短,就覺得這也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
據(jù)西藏自治區(qū)山南市委常委、副市長、湖北省第七批援藏干部人才工作隊總領隊柯東海介紹,湖北省第七批援藏干部人才工作隊共有41名3年期援藏干部人才,自2013年山南地區(qū)駐村工作開展以來,這41名援藏干部人才全都參加了強基惠民駐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