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湖北訊(省兩會采訪報道組記者 劉思宇、熊傳東、陳思炎、賈冰、許靜嫻)
GDP逼近3萬億元、全國排名第八,湖北經濟總量已經穩居全國“第一方陣”;但在發展質量、效益和綜合競爭力上,湖北還不屬于全國“第一梯隊”,與沿海發達省份還有一定差距。
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繼續秉持競進提質、升級增效,以質為帥、量質兼取的工作方針,力爭在全國發展方陣中總量進位、質量升級,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湖北經濟“升級”,路徑何在?參加兩會的代表委員們展開熱議。
創新支撐,彎道上奮力“超車”
格林美荊門基地,動力電池材料生產線正在滿負荷生產。一箱箱回收的廢舊電池,經過一道道工序加工后,變成了生產新能源電池的材料。
2014年以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暴跌,全球廢舊循環利用企業遭遇嚴峻挑戰。格林美開始思考如何彎道超車。在荊門,公司引進10名博士后研發團隊,投入2億元,攻克了鋰電池正極材料技術難題。“投產不到一年,該產品為公司增加了10億元營收。”省政協委員、格林美公司董事長許開華笑稱,公司搭上了中國新能源汽車迅猛發展的快車,整體實力大幅提升。近年來,公司投入1.5億元,成功研發出世界上第二條報廢電路板處理生產線,打破了世界巨頭優美科的技術壟斷。
【點評】省人大代表、襄陽市樊城區區長劉智勇:強化創新支撐,湖北經濟方能彎道超車。創新驅動的體制機制要加快構建,發揮市場主體的積極性,使創新創業成為全社會的一種價值追求、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時代氣息。要把創新創業落實到產業發展、結構優化、提檔升級、改善供給上,全面增強湖北科學發展的驅動力。
及時轉型,傳統行業華麗變身
省人大代表、駱駝集團董事長劉國本,過去一年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經營壓力。
2015年,駱駝集團的銷售量增長13.6%,而銷售額僅增長4.56%,利潤下降9.75%,上繳稅收下降4.8%。
這是許多實體企業經歷的市場環境的一個縮影。
在劉國本眼中,這就是一種“新常態”。作為傳統制造企業,駱駝集團在壓力下思變拓新,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動“互聯網+服務”轉型。過去,車用電池銷售是等人上門,現在,指尖一點送貨上門;過去,電池壞了要到4S店去排隊換裝,現在,技術物流人員直接到家安裝。利用電池配送建立的物流網絡,公司還能拓展配套產品的鍵對鍵銷售、面對面服務。
商業模式創新帶來了業務迅猛拓展。劉國本告訴記者,公司預計今年一季度銷售額可實現同比增長30%以上。
【點評】省政協委員、湖北省武漢城市圈商會執行會長、黨委書記章駿:
沒有提質增效升級,轉變發展方式不可能走到前列。提質增效升級,根本還是靠改革創新,必須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市場需求靠人為的刺激是不能長久的,還是要讓真實需求來說話。供給側改革,對企業來說,就是要通過產品升級、經營模式的轉型,來引導市場、消費者實現消費升級,開發新產品、增加新服務。
先發引領,目標鎖定“第一梯隊”
2011年研發立項,要等到2017年全面結果,這是省人大代表、萬洲電氣董事長趙世運對企業未來的“押注”。
作為一家高科技企業掌門人,幾年前趙世運就認識到,傳統產品不僅將要面臨市場過剩的慘烈競爭,而且企業做大做強,對新投資、新建設項目的依賴性很高。“2011年,我們決定改變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從一家電機節能設備的制造,轉變為用電網絡系統節能整體解決方案的服務商。”“這些年,我們投入大筆研發資金,重塑公司產品,從生產型企業開始向生產服務型企業轉變。未來一兩年,服務收入有望成為公司的主要營收來源。”趙世運笑言,“現在來看,我們當年的押注是對的。”
【點評】省政協常委、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對于實體企業來講,如果看準了未來消費結構變化,哪怕產品回報周期比較長,這樣的投入也是值得的。這種先發引領,也是一種質的提升。湖北要從“第一方陣”跨越到“第一梯隊”,關鍵要在質上實現飛躍。目前我省經濟發展達到了新高度,在新起點上保持中高速發展的難度越來越大,依靠傳統優勢奮力趕超的空間越來越小,必須更加突出創新支撐,推動發展由“后發趕超”向“先發引領”加快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