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面放開二孩之后,現有的“入園難、入園貴”會不會加劇?義務段學校配建相對于城市發展本就有些滯后,問題會不會進一步嚴重?昨日,不少政協委員帶來了相關提案,政協委員譚藝琴還精心準備了“一籃子”建議。
每年或將多出生兩三萬嬰兒
昨日,民盟武漢市委常委、武漢市政協委員、武昌區教育局副局長譚藝琴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家全面放開二孩后,教育將最先受到考驗。比如,適齡人口增加形成的入學壓力、師資隊伍相對短缺的壓力、戶籍制度改革深入推進帶來的人口流動的壓力等。如何應對這些壓力,把國家新政落實好,需要未雨綢繆、科學統籌。
譚藝琴介紹,按我省最新公布的統計數據,預計“十三五”期間,武漢市每年將多出生兩三萬嬰兒。目前,武漢市每年新入學的適齡兒童為9.1萬人,而當前,三鎮“入學難、入園貴”問題仍然存在,義務段學校配建相對城市發展仍然滯后,全面放開二孩以及戶籍制度改革的疊加效應,會在3至6年內顯現。屆時,基礎教育資源將承受較大壓力。
科學應對未來10年入園入學需求
譚藝琴委員首先建議,政府組織人口專家及相關部門,在市級層面對未來10年內入園、入學需求進行人口監測和建模預測,并對各區進行分類指導。同時,組織規劃、建設、教育等部門,摸清家底,調整布局,及早啟動相關建設,做到資源供給和需求相匹配相適應。
譚藝琴表示,要通過新建公辦幼兒園、落實配建幼兒園、扶持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向民辦幼兒園購買學位的方式,滿足幼兒教育增量需求。落實市政府《學前教育管理辦法》,各街道至少建設一所獨立建制的公辦幼兒園,以緩解入園難。此外,優化新城區入學政策,創新辦學形態,促進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引導生源主動回戶籍所在地就讀。
譚藝琴認為,要建立全市(區)師資統籌管理平臺,通過該平臺,對富余和短缺的教師崗位實行動態管理和調劑,并出臺相應政策,鼓勵教師跨校甚至跨區上崗和交流,最大限度地盤活現有的教師資源,減少教師資源的閑置和浪費。
加大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建設力度
隨著全面放開二孩政策的實行,全面普及有質量的學前三年教育成為當務之急。昨日,民盟武漢市委提出的一份集體提案中建議,政府應在公辦學前教育資源增量有限的現狀下,加大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的建設力度,盡早實現優質學前教育的資源普惠共享。
提案指出,有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去年秋季,武漢市學前教育機構數1184所,其中民辦幼兒園873所,占比為73.7%;全市在園幼兒數26.8747萬人,其中在民辦園就讀17.1626萬人,占比63.9%。在公辦園及民辦普惠園中就讀的幼兒占58%,距“武漢市2014—2016年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中80%的目標,差距較大,“入公辦園難”和“入民辦園貴”問題依然突出。
提案建議,應提高民辦普惠園的補貼標準,并適當提高普惠性幼兒園保教費收費標準。同時,研究設立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發展專項經費,讓一批高收費的民辦幼兒園轉型為普惠性民辦園,改善普惠性民辦園的辦園條件,提升普惠性民辦園的辦園水平。
提案點擊
地鐵沿線車站建換乘停車場
“如果開車到中心城區臨街政府部門或者企事業單位辦事,往往會遇到停車難問題,只能四處開車轉悠兜圈子找車位,既浪費時間油料,又容易造成擁堵。”昨日,武漢市政協委員孫惠勇在提案中呼吁,改善中心城區停車難狀況,還要加快市區內地鐵沿線主要車站的駐車換乘停車場建設。
孫惠勇認為,目前公共停車場設施建設,遠遠不能滿足市民的停車需求。為此,一方面需要通過新建停車場,建設地下停車庫,向立體空間要停車位等舉措加以緩解;另一方面,利用互聯網盤活現有停車資源,盡快推行智能停車系統,在主次干道設置停車誘導屏設施,推廣基于泊位感知的城市智能停車管理系統。
同時,為引導市民更多使用公共交通出行,還應加快市區內地鐵沿線主要車站的駐車換乘停車場建設,能夠讓市民早上駕車停進換乘停車場,然后換乘地鐵抵達上班地點,下班后再坐地鐵到停車場駕車回家,提供更為便捷的軌道交通和公共交通服務。
武漢申報世界設計之都
最大障礙在國際影響力
有讀者在“武漢扎客”(ZAKER)上留言說,聽說武漢今年準備要申請世界設計之都,想知道進展怎樣,武漢距離世界設計之都究竟還有多遠。
昨日,記者將這一問題捎到武漢兩會。民盟武漢市委副主委、武漢市政協常委、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國際關系學系主任趙嶸介紹,武漢在設計方面,有很多優勢,比如,武漢的工程設計全國聞名,在藝術設計方面有湖北美院、湖北美術院及一些高校開設的藝術系。還有像冷軍這樣的著名大師,也是從武漢走出的。不過在她看來,武漢申報最大的障礙則在國際影響力上。
趙嶸說,今年四五月份就要申報了,如何在短時間內將短板補上,她認為最好的方法就是借鑒上海“全民設計”的經驗,每個市民都是設計師,號召大家都來參與設計,而最立竿見影的辦法,她認為武漢可以通過公開征集設計作品,進行評選,然后將好的作品變成實物,變成市民身邊可摸可感的東西,以這樣一種方式來擴大影響力,包括國際影響力。
據介紹,目前,全國僅北京、上海、深圳3個城市獲評該稱號,武漢力爭2020年前成功申報世界設計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