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造“精準援藏”升級版
在襄陽市工作隊服務的光伏太陽能基地上,高原的光能資源正在轉化為經濟發展的新動能(新華社記者李偉攝影)
新華社武漢6月23日電(記者李偉)湖北省第七批援藏工作隊自2013年7月進駐西藏山南市以來,面對新的援藏要求,把握新時期援藏工作的長期性、群眾性和科學性,提出了“系統援藏”“精準援藏”的理念,將援藏資金向基層傾斜、向農牧民傾斜,著力打造湖北援藏升級版,推動湖北援藏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以“精準援藏”理念推動援藏工作轉型升級
湖北省第七批援藏工作隊領隊、山南市委常委、副市長柯東海說,當前我國內陸各省的援藏工作隊每三年輪換一次。為保證工作隊的工作保持延續性、不重復或脫節,第七批援藏工作隊進藏后,首先開展深入調研,找準真實需求,把脈農牧民心聲。從受援地的實際需求入手,制定了援藏工作總體規劃和三年工作思路。
記者了解到,湖北省第七批援藏工作隊制定的工作思路是援藏工作不同階段的總綱領,既明確了三年工作任務,又能確保第七批和第八批援藏工作隊在工作交接中保持協調一致,力求留下好思路、好業績、好口碑。
湖北省第七批援藏干部、山南市發改委副主任朱華平說,三年期間,共引進15家充分利用當地資源的行業企業,協議資金47.99億元。三年來,引進的湖北企業已累計為山南市上繳稅收5億元以上,直接安排就業5000余人,帶動1000余戶貧困家庭脫貧。
記者在山南市區縣采訪期間發現,湖北援藏工作隊堅持長線思維謀劃援藏工作,多做打基礎、管長遠、利民生的事情。一改過去援藏工作中給幾個錢、派幾個人、干幾件事的思維模式,將援藏工作援到了點子上。特別突出民生需求,強化民族融合,在補齊短板上做到了精準發力。
據柯東海介紹,對國家項目覆蓋不到、地方財政解決不了、基層和農牧區又急待解決的困難,工作隊積極反映、大力爭取、重點傾斜。三年來,湖北省第七批援藏共安排計劃內資金2.945億元,實施項目37個,向基層和農牧區傾斜比例達到84%。
武漢愛心人士看望慰問乃東殘疾人(奶東援藏工作隊提供)
結合湖北優勢,精準施策援藏
山南市市長普布頓珠接受記者采訪時坦言,山南這幾年有了長遠發展,但橫向上與內地仍有很大差距。他認為改變西藏山南地區面貌的根本還是在人才和產業上。湖北第七批援助工作隊在三年期間,突出產業援藏,實現了部分產業對接。同時,不斷加大智力援藏力度,起到了示范帶動引領作用。
在山南市乃東區昌珠鎮克松村,67歲的牧民巴桑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前靠種植青稞年收入只有幾千元,如今種牧草加上養殖改良的黃牛,一年收入達到了幾萬元。據湖北省畜牧局援藏干部張瓊華介紹,湖北農牧專家將山南當地的黃牛與湖北優良牛雜交,形成新的改良品種,產奶量大大提高。山南地區70%以上的牧民從中受益,人均增收可達689元。
產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智力的支持。據湖北援藏干部、山南市政府副秘書長郭小波介紹,三年期間湖北引進三個月及以上的援藏專業技術人才341人,涵蓋了醫療衛生、教育、科技、工程技術、農林牧等領域。同時,三年內工作隊還協調了內地專家學者進藏45人,舉辦各類培訓班,培訓本地干部和專業技術人員820人(次)。同時,還組織受援地各級各類人員到內地參觀學習、觀摩考察、掛職鍛煉3300人(次)。
在山南市瓊結縣,來自湖北襄陽市的湖北文理學院的第三批“格桑花”支教團隊的六名大學生,正在瓊結中學進行志愿支教活動,使學生學習成績短時間內穩步提升。校長何風說,原來學校的英語教師多為“半路出家”,來支教的大學生不僅帶來了新思想,開拓了學生們的視野,更使得學校中考成績在地區12個縣中學中由支教前的第10名一下子躍居前3名。
記者在山南市加查縣人民醫院采訪時了解到,過去當地孕婦由于飲食結構不合理、喂養習慣不科學等,導致當地新生兒死亡率一直較高。2013年,來自宜昌的援藏醫療隊開展了以合理喂養、均衡營養為主題的宣教活動,全縣已有1051人受益;在曲松縣人民醫院,8歲的小女孩旦增白瑪經過醫院檢查確認,已經健康無恙。原來去年6月,她前往武漢做了心臟病免費救治。她的父親告訴記者:“包括來回路費湖北都包了,沒花一分錢,很感激!”
精準管理援藏隊伍,打造永遠不走的工作隊
據湖北省民宗委主任柳望春介紹,進藏之前,湖北省省直部門和武漢、襄陽、宜昌、黃石等市精心選派了優秀的干部人才。工作隊切實承擔起了這些優秀同志在藏期間的管理責任,創新學習教育,注重人文關懷,嚴格要求遵守各項管理制度和紀律規定。確保三年來沒有出現違法違規的行為,沒有發生影響團結的事情,沒有收到表現不好的評價,切實做到了“高高興興地來,有聲有色地干,安安全全地回”。
柯東海告訴記者,為了盡快理清工作隊工作思路,持續開展了“進藏為什么、援藏干什么、離藏留什么”“學藏語、學藏歌、學藏俗、交臧友”等一系列學教活動,積極引導援藏干部人才牢固樹立大局意識和團隊意識。
援藏干部、山南市廣電局副局長黃君告訴記者,工作隊要求大家學藏歌藏語,確實很有效,能很快拉進與藏民之間的距離。大家自覺按照在藏干部的標準自我要求,三年的援藏是一次很好的磨練。
在山南市乃東區澤當鎮贊塘居委會巴桑卓嘎家里,援藏干部陳春暉一進門,就受到了女主人的熱情歡迎。原來,三年前他們就結為了親戚。在陳春暉的幫助下,巴桑卓嘎一家改造了房子,雙腿從小患有小兒麻痹癥的大女兒學會了織臧毯,加入了村上的合作社,二女兒也如愿當上了兵。家里收拾得干干凈凈,一家生活得幸福美滿。
像陳春暉一樣,湖北省第七批援藏工作隊的每一個成員都參加了結對幫扶的活動。共結對幫扶親戚220多戶,為貧困戶送去慰問金和物資折合總計60余萬元。
曲松縣副縣長歐珠是一名從鄉鎮干部成長起來的民族干部,他對這幾年的湖北援藏感受很深。他告訴記者,一開始對援藏干部認為能待上三年就不容易了。習慣了援藏地區給錢給資源,當地干部的發展思路和理念很差。慢慢幾年下來,湖北援藏干部帶來的發展新理念和長期規劃都實現了,當地干部受益很深,也同步成長起來。
目前,湖北省援藏已經形成了“省對地、市對縣、縣對鄉、部門對部門”的“多層次全覆蓋”系統援藏模式,計劃外爭取系統援藏資金已超2億元,建立了湖北援藏“長期建藏、夯實基礎”的長效援藏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