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江開創“蝦稻共作”模式 出口多個國家和地區
2018-01-21 09:47:22
來源:中新網

“利用稻田放養小龍蝦,種一季稻就養出了一季龍蝦,很適合中國農業多樣化發展。”正大集團中國區副董事長周永順12日在湖北潛江表示。
當天,第七屆湖北(潛江)龍蝦節在此間舉行,中國農業科學院、國際海洋管理認證委員會、湖北省農業廳、正大集團、西岸(福建)農業發展公司等學術機構及企業代表近千人與會。
潛江是中國“蝦稻共作”模式的發源地。2001年至2004年,湖北科技工作者與潛江積玉口鎮農民一道,利用低湖撂荒稻田,經過4年的探索,成功創造了“蝦稻共作”模式,并形成一批“蝦皇”、“小李子”等龍蝦新品種。
周永順認為,中國有著廣闊的稻田面積,潛江創造的“蝦稻共作”模式,為中國稻田多樣化經營提供了思路。同時,東南亞國家與中國南方氣候與環境類似,開展“蝦稻共作”的國際間合作,前景廣闊。
數據顯示,2015年底,潛江養蝦稻田達35萬畝,小龍蝦產業綜合值超過150億元人民幣,形成了對美國、歐洲、日本、韓國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2015年出口創匯1.9億美元,連續11年居中國小龍蝦出口之首。
當天,參會海內外客商簽約項目101個,其中一產業項目5個,二產業項目67個,三產業項目29個,合同引資總額461.37億元人民幣。
2009年,潛江舉辦首屇龍蝦節,至今已舉辦六屆。憑借龍蝦節這一獨具特色的載體,潛江拍攝了以龍蝦為主題的“蝦哥的故事”、“蝦事傳奇”等影視作品,為小龍蝦全球代言。